左臨意顯然是那種“事情歸事情,人情歸人情”的性格,即使是麵對並無交情的人,提出要求時並不遮掩,遇到拒絕也不意外惱怒,對得失看得極淡,正是他的道心。嫂索可濼爾說網,看最哆的言清女生爾說
見虞璿問起,左臨意便道:“前些時日虞真人同一位自稱淩嶽的人,鬥劍不分勝負。此人本名嶽淩峰,道號萬殊,算起來還是貧道的師叔祖。但這嶽淩峰在三百年前破門而出,傷了不少同門性命。本派自然饒他不得,但此人極度狡猾,難以捕捉行蹤,此番忽然現身,因此需要虞真人助我們一臂之力,將他引入陣中成擒。”
這消息卻是周彥回來上報的,他師父便死在淩嶽劍下,而三百年前那一次,也導致昆侖派元氣大傷,不得不蟄伏許久,以積蓄實力。
原本周彥是奉門中幾位高層長老之命,借著仙府之事,試探虞璿底細,但忽然發現淩嶽行蹤,這可比試探虞璿的事兒要重要得多了。他立刻便回去上報,很快便從那幾位高層長老手裏,轉到了掌門親自過問,更是直接派了左臨意出麵,接觸虞璿,務要拿出讓對方“心服口服”的誠意來。
虞璿點頭感歎,道:“原來那位劍仙是貴派出身,怪不得如此厲害。不瞞左真人,小女遠遠不是那人對手,若非此人不知為何手下留情,隻怕也不能囫圇回來。”
左臨意一看虞璿的神情,便知她根本不知淩嶽是誰。
不過,這是也理所當然,淩嶽名動天下的時候,洞真派還是個創立不久的光杆門派,除了二位祖師就沒多少弟子;而此人被逐出昆侖派時,虞璿師父輩的人也才剛嶄露頭角。修真家年年都有無數新秀揚名,不斷有天才湧現,同樣不斷有天才隕落,在如此大浪淘沙下,就算曾經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情,隱沒百年不出,也就足夠被大部分修士遺忘。
因此,越是曆史悠久的門派,越是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這修真界看似一望見底,實則深不可測,個人行事,不能不畏之慎之。
淩嶽此人有多可怕,旁人或者還不清楚,但昆侖派卻是深知此人之能。左臨意在出發之前,門中關於周彥帶來的消息是真是假,便大有爭議,其中最大的一條質疑理由便是:“倘若這淩嶽真的是萬殊真人複出,怎可能雙劍既出,卻不傷一人?”
左臨意並沒見過淩嶽,但從門派中記載的此人行事作風,也頗覺奇怪,此時聽虞璿說對方不知為何手下留情,心道,這才對得上,想來此女對他還有什麼用處,若要引出此人行蹤,最後怕還是要著落在她身上。
左臨意不擅言辭,雖然心中清亮,但口舌卻不伶俐,到底也沒能勸動虞璿。不過他也並不著急,而是提出來年為虞璿助拳,幫她取得仙府,套上交情,再徐徐圖之。
送走了左氏兄弟,虞璿便喚來謝霜行,給了他一方青玉匣,裏麵是一對前古金戈,乃是左臨意走前留下的,說是送給她徒弟的見麵禮。
這金戈並非法器,卻是兵器。修道之人大多使用法器,著重法力變化,對敵時妙用無窮,就算是講究“一劍在手萬法皆破”的劍修,煉製的飛劍也是法器,配合種種劍術,運使時講究通靈變化。
而兵器則是為了武技而設,除了本質堅硬鋒銳,並無附帶什麼法力法術,上古時天妖神魔,天生神通,一舉手投足便有浩然之威,肉身即是神通所在,戰鬥時或用拳腳,或用兵器,和如今的人族修道的路子卻全然不同。
這金戈雖然品質極佳,也是一件難得的寶貝,但虞璿估計自家徒弟也沒多少機會用到,喚了謝霜行過來,便將這對金戈給了他。
謝霜行道:“弟子也不曾給那位前輩見過禮,卻收了這般貴重的禮物。”這對金戈在匣中便寒氣森森,靈性盎然,他雖然見識不廣,也知道是好東西。
虞璿隨口道:“這對金戈年深月久,靈性十足,再過得幾年,成精飛到北海化龍,也未可知。昆侖派和咱們素無交往,禮物人家要送,收了也罷了。”
她起身往外走,又招手示意謝霜行跟上,“白雲宗的楊真人同為師是至交,你見了不可失禮。”
……
楊玉樓當年第一眼見到虞璿時,便十分投緣,扯著秦昭為幌子,力約她到自己家中住了一段時日,之後她也多次來鼎湖島拜訪,可以說是這裏的熟客。因此一到鼎湖宮,她便托辭賞景,等虞璿打發了昆侖派的人,再來談心說話。
楊玉樓站在水池欄杆邊上,捏碎了丹藥喂裏麵的錦鯉,哄得裏麵幾頭年月久的,搖頭擺尾,翻波跳躍,努力討好。忽然,她一抬頭,見對麵九曲橋上,虞璿正走過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