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土斷之法(1 / 2)

這天夜裏,因為司馬嶽得了風寒,褚蒜子便讓禦醫準備了湯藥,由她親自給皇上送去,又親自喂皇上服下湯藥後,起身幫助司馬嶽整理奏章,看到了哪份大臣要求北伐的奏章,便問道。

“皇上對北伐之議怎麼看?“

“哎,大臣們都已經同意了,朕也不好拒絕,也隻得同意了。“司馬嶽擺了擺手,無奈的說道。

“但現在國庫空虛,兵源又不是很足,恐怕難以維持北伐啊。“褚蒜子關切的問道。

“國庫空虛,由來以已久,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可由各地郡守自籌銀量,兵源不足,也由各領兵將軍自行驀兵。“司馬嶽有點頭疼,同時他也做不了決定,所以並不是很想討論這個事情。

“可總是要解決呀,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吧。“

“嗬嗬,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推行土斷便是,但談何容易啊。“

“土斷?何為土斷?“

司馬嶽見褚蒜子來了興趣,便娓娓向她解釋道:

“自皇室東渡後,北人湧入江南,朝廷為了安撫湧入的百姓,就設置了許多僑縣,由百姓在僑縣登記戶口,稱為僑籍,擁有僑籍的百姓也稱為僑民,僑籍不算正式戶籍,不承擔國家賦稅和徭役,起初也隻是朝廷安撫百姓的一個手段,所以隻能算是臨時措施。而百姓南下之初,以為隻是為了避禍,等到朝廷克複中原後,還是想回歸故裏,但朝廷因為種種原因,遲遲沒有組織北伐,僅有的一次北伐也以失敗告終,百姓沒有辦法,為了生存,有的去做了佃戶,有的自己開墾土地,但更多的隻能到處乞討,就成為流民了。”

“這是不是也是朝廷賦稅收不上來的主要原因。”

司馬嶽笑了笑,繼續說道。

“不愧是皇後啊,馬上就想到了這一點。江南本是蠻荒之地,本地人口很少,大量的北方難民流入後,雖然人口增加了,但因為是僑籍,所以不用承擔賦稅,而朝廷又要貢養這麼多的官僚機構,自然是捉襟見肘,沒有辦法,所以就隻能向士家大族出讓部分權力,換取財政上的支持了。”

“哪朝廷為什麼不把僑民納入本地戶籍呢,這樣不就即有賦稅又有兵源了嘛?”褚蒜子不解的問道。

“其實在蘇峻之亂之前,朝廷曾推行過土斷之法,所謂土斷,就是將當地的僑民按所居住的郡縣就地落戶,成為當地正式戶口,接受當地官衙的管理,但是這樣以來,他們就失去了免繳賦稅和免服兵役的權力,所以當地僑民反抗比較激烈,而士家大族因為雇傭了很多僑民當佃戶,僑民不用納稅,所以也間接享受了免繳賦稅的好處,所以土斷之法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正因為推行土斷阻力很大,所以朝廷才派了一位王爺來當主推人,當時主持推行土斷的人,就是彭城王司馬雄,但是緊接著蘇峻之亂起,彭城王為了自保曾短暫投靠了蘇峻,所以丞相庾亮平定叛亂後,便以此為借口將彭城王殺了,彭城王死了後,便再也沒有人去推行土斷了。

“難道?是因為彭城王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了?”

“剛開始推行土斷之法的時候,朝廷強製要求所有僑民必須在當地所在的郡縣登記人口,士家大族為了各自的利益,便開始私藏隱匿做為自己佃戶的僑民,已成為佃戶的僑民不願意,士家大族更不願意,所以就開始藏匿人口。彭城王見推行不動,便決定殺雞敬猴,而正好庾家的庾慶藏匿人口被查了出來,於是彭城王便抓住庾慶,將他下獄治罪,我估計就是這個時候,庾家在朝中做官的庾亮懷恨在心,後來便借蘇峻之亂而將彭城王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