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1 / 2)

桓溫與褚霓騎在馬上,走在回軍的路上,桓溫恨恨的說道:

“這個庾將軍,實在是太差勁了,身為三軍統帥據然被敵人斬殺在八公山上,弄得北伐不得不中止,如果再給我幾天,我一定會打到兗州的。“

褚霓看他這個樣子,便笑著說道:“戰場之上,本就瞬息萬變,每次戰鬥能夠活著回來便是慶幸,庾將軍忠君愛國,被八倍於已的敵人包圍而麵無懼色,最終力戰而死,實在是我等的楷模啊。“

“楷模什麼呀,身為一軍統帥而親自去冒險,這是置大軍於不顧。“桓溫鄙夷的說道:

“再者當時南陽距離壽陽那麼近,庾翼舍棄南陽而打壽陽,疲於奔命不說,反而會極其容易被兩軍給包圍,這就就算沒有洛陽許昌的援兵,庾將軍也必敗無穎。“

“奧,哪如果是恒大人的話,這仗應該怎麼打?“褚霓來了興趣,但微笑著問道:

“如果是我打的話,我也會舍棄南陽而打壽陽。“桓溫把臉一抬,一臉得意的樣子。

“奧,剛剛桓大人不是還說庾將軍的這個打法不對嘛?“

“打法沒有錯,錯就在錯在用它的人身上。“桓溫頓了頓,繼續說道:

“當時南陽的石斌堅守不出,又久攻不克,洛陽許昌的援軍又在源源不斷的彙集當中,南陽是肯定不能打了,所以說把兵調到壽陽,是對的,錯就錯的,把兵調到壽陽,而不是去攻打壽陽。“

“不攻打壽陽,哪把兵調到壽陽又有何用?“褚霓不解,但繼續問道。

“壽陽西郊的八公山,是個絕佳的設伏地點。“桓溫微笑著說道。

“桓大人的意思是:圍點打援?“褚霓似乎有些明白了。

桓溫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八公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是壽陽的必經之地,若是把主要兵力放在八公山各個主要隘口之上,可達到以一抵十之功效,再派一部分兵力佯攻壽陽,吸引南陽之敵,將其引到八公山下聚而殲之,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之後,南陽壽陽的兵力空虛,那不就唾手可得了嘛。”

“恩,”褚霓認為非常有道理,便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而庾翼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大部分的兵力用來攻城,非但沒有消耗敵人的兵力,反而把自己的有生力量給消耗殆盡了,而以小股部隊去阻擊敵人的援軍,更是大錯特錯,敵人三路援軍,在數量上已經具有了碾壓之勢,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避開,又怎麼可能傻到去硬碰砰呢。”桓溫繼續說道。

褚霓非常滿意,他即敬佩自己的老領導溫嶠的眼光,能在桓溫不滿周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他有奇才,而為國家而感到高興,天下承亂已久,朝廷贏弱不堪,能有這樣的不出世之奇才來匡扶社稷,不愁天下不平啊。

想到這裏,褚霓不覺哈哈大笑起來,若得桓溫一個勁的看他,便問道:

“褚將軍為何大笑啊。”

“我為皇上而笑,我為國家而笑,我為天下人而笑。”然後繼續哈哈大笑起來。

惹得桓溫一臉懵逼,但又不好說什麼,隻得悻悻然的繼續趕路。

朝堂之上,大臣們排成兩隊,依次進殿,司馬嶽在太監冉約的引導之下,也走上龍庭,坐上龍椅,開始今天的朝會。

“本次北伐,戰功卓著,收複失地2000餘裏,城池五十多座,斬殺敵軍數十萬,現如今,將士們已經凱旋,依例,應當論功行賞,諸位臣工,應該如何獎賞北伐的將士們呀。”司馬嶽首先高興的說道:

朝堂之下馬上就開始議論紛紛,少頃,會稽王司馬昱首先開口說話道:

“本次北伐,雖然皆有戰功,但以東路軍為最,東路軍在褚霓將軍的率領之下,深入敵境,克複徐毫二州,中路軍在庾翼將軍的率領下也收複了汝南、下坯等十幾座縣城,惟有西路軍,謝萬將軍隻收複了新野一地,而新野又地處偏僻,沒有任何戰略價值,最後也不得不放棄,所以本王以為,獎罰需要分明,才能起到獎罰的作用,應褒獎東中兩路,而應懲處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