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哥倫布環球旅行的女王伊莎貝拉(1 / 1)

支持哥倫布環球旅行的女王伊莎貝拉

哥倫布是意大利熱那亞人,1451年出生在一個毛紡業工匠家庭。他小時候就讀過馬可·波羅的遊記,一直非常向往著東方,渴望到中國、印度去尋找黃金和香料。他相信地球是圓的這一學說,認為從大西洋往西航行也可到達東方,而且這條線路比繞道非洲要近得多。哥倫布的遠航計劃,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他最初寄希望於葡萄牙。1484年,他請求葡萄牙國王支持他的西航計劃。但國王認為他隻不過是癡心妄想,隻不過是幻想罷了,再加上當時葡萄牙正忙於非洲事務,渴望找到一條繞過非洲去印度的路線,因而拒絕了他。於是,哥倫布又來到了西班牙,通過公爵把計劃報告了女王。1485年5月1日,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在王宮接見了哥倫布。女王對他依據地圓學說而製定的西航計劃頗感興趣,隻是當時忙於和格拉納達打仗,拿不出錢來。但女王並沒有將他拒之門外,而是把他留在身邊,並將他的計劃交專家委員會審查。

哥倫布繼續以滿腔熱情奔走呼號,女王也一再接見哥倫布,但是因為丈夫斐迪南國王下不了決心而拖延下去。

1492年初,女王終於說服丈夫支持哥倫布的航行計劃。4月17日,女王和國王跟哥倫布簽訂了著名的“聖大菲協定”,女王從幾近空虛的國庫中抽出巨額資金,支持哥倫布的計劃。女王還帶頭變賣了自己的首飾為遠航籌款,一批富商也為這次遠航慷慨解囊。

哥倫布的第一次遠航終於在1492年8月3日開始了。他率領了83個人,分乘“聖瑪麗亞”號等3艘海船,向西航行,前往那未知的東方。他的船隊在茫茫的大西洋上飄泊航行了兩個多月,最終在1492年10月12日“發現”了一塊陸地。哥倫布把這個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這是到了印度,就把當地的土著人稱作“印第安人”。其實到達的是現在的華特林島(巴哈馬的小島),離印度還很遠。後來,他們又到了現在的古巴、海地等地。1493年3月,哥倫布回到了西班牙,受到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的盛大歡迎。哥倫布向女王和國王報告了探險的經過,聲稱他發現了一條經過大西洋通往東方的航線。伊莎貝拉饒有興趣地聽著他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決定全力支持他繼續探險。國王和女王還特意把哥倫布留在宮中數日,讓他詳詳細細地把探險沿途所見所聞一一稟告。後來,哥倫布又先後3次向西航行,最遠到達了今天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病逝在西班牙。一直到死,哥倫布都堅信自己發現的是印度、中國的島嶼,而不知道他踏上的是歐洲人原來未知的美洲新大陸。但是,他的新發現卻給了歐洲難以想象的衝擊,加速了世界曆史的進程。

然而,如果沒有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的鼎力支侍,當時已經四處碰壁的哥倫布西航計劃根本就不能按計劃進行,那麼,“發現”新大陸的時間,也許會延後數十年,或者是一兩百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