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別送錢(1 / 2)

高速公路與鐵路征地的工作,三月底全部結束。

省交通廳的領導感覺到詫異,沒有想到林豐市這麼快就完成了征地拆遷的工作,廳裏的領導帶隊下來檢查驗收,發現征地工作果然全部結束,百分之九十九的農戶都簽訂了征地和房屋補償的協議,領取了補償資金。

四月中旬,消息傳來,林豐市境內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工程,將於五月初開始動工。

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建設,其工程與地方上沒有多大的關係,地方上需要做好的就是協調工作,至於說工程由誰來承包,那是上麵招投標的事情,不過建築材料的使用,還說可以做文章的,譬如說水泥,高速公路的修建需要大量的水泥,橫穿林豐市境內的高速公路,達到了十七公裏的距離,這需要海量的水泥。

如果林豐市的水泥廠能夠爭取到高速公路和鐵路工程使用水泥,那麼水泥廠就能夠借著這個機會,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設施和工藝水平。

要知道,林豐市的水泥廠雖然目前的情況之下,不擔心水泥銷路的事宜,可僅僅滿足林豐市內的水泥銷售,明顯不能夠改善生產條件,也不大可能擴大規模,如果不能夠借著這個機會擴大規模,按照國家關於水泥生產企業的要求,林豐市內的三家水泥廠都屬於關停的對象,到時候財政得到的稅收會少了很多。

水泥廠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生產設施、提升工藝水平,需要大量的資金,不過就算是這樣,老板還是願意擴大生產規模的,因為擴大了生產規模,意味著水泥廠能夠生存下去。

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年生產能力在二十萬噸以下規模的水泥廠,在2012年左右全部淘汰,強行關閉,三十萬噸到五十萬噸規模的水泥廠,在2020年前後全部淘汰,強行關閉,隻有生產規模在五十萬噸以上規模的水泥企業,才能夠保留下去。

林豐市鄉鎮的兩家水泥廠,生產規模全部都在十萬噸左右,屬於必須關停的企業,而且兩家企業擴建的可能性不大,不管是場地還是技術力量,都明顯不足,市內的聚豐水泥廠,原來是林豐市水泥廠,企業改製之後,浙江的一個老板買下了水泥廠。

聚豐水泥廠的年生產能力在二十五萬噸左右,處於市郊的位置,改製之後,原來水泥廠的職工幾乎全部保留下來,其技術力量沒有得到消耗。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林豐市水泥的需求量逐年的上升,如果兩家鄉鎮的水泥廠關停之後,聚豐水泥廠的年生產規模可以達到八十萬噸左右的規模。

需要關停的水泥廠不少,誰都想著能夠擴大生產規模,有些水泥廠甚至不顧地方的實際情況,動輒提出百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也不管是不是能夠銷售那麼多的水泥。

可惜水泥廠改擴建工程的審批相當嚴格,絕不是企業老板想要改擴建就可以施工的。

聚豐水泥廠的改擴建工程,需要得到省發改委、宜都市發改委的批準,在項目得到批準之後,還需要向環保、稅務、工商等部門提出申請,得到批準之後,才具有改擴建的資格。

實事求是的說,不要說水泥廠的老板,就算是縣市區政府,想要爭取到水泥廠改擴建的項目,也是難如登天,關鍵是省發改委那一關過不去。

不過這一切,對於廖凡民來說不是問題。

如果廖凡民願意,林豐市內的三家水泥廠都可以改擴建,不過這樣的傻事廖凡民可不會做,林豐市的水泥消耗隻有那麼多,如果三家水泥廠全部都改擴建了,那就意味著水泥生產過剩,到時候三家水泥廠都會被拖垮。

聚豐水泥廠的趙老板,臉上帶著謙卑的笑容,進入了辦公室。

趙老板是浙江人,來到林豐市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購買了林豐市水泥廠之後,全家人都搬遷過來了。

廖凡民與趙老板之間的接觸不多,感覺此人有些精明,平時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看見誰都是笑眯眯的,時刻準備從衣服口袋裏麵掏出香煙。

市內對趙老板的傳聞也不少,說趙老板當初到林豐市來,遇見水泥廠企業改製,趙老板不過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拿出了一千五百萬元錢,購買了水泥廠,聚豐水泥廠後來的發展,證明了趙老板決策的英明。

廖凡民也開公司,規模絕不是聚豐水泥廠可以比較的,取得的巨大成功更不是趙老板可以想象的,對於趙老板這種人,廖凡民給出的評價是:純粹的生意人,其有些禿頂的腦袋裏麵,想到的全部都是錢,缺乏大氣的格局。

“廖書記,您好,您看您到林豐市來了一年多時間了,我還是第一次來拜訪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