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夫過來一瞧,原是已有喜一月有餘,因過度勞累、情緒波動較大,這才暈倒了。
這一下真是雙喜臨門了!墨雲柳歡喜地看向姐姐,墨雲竹也是同樣的歡喜,姐妹倆一左一右地坐在床前守著還未醒過來的何秀玉,還不忘叫人也把這消息傳回村裏。
外頭聽說姐姐暈倒趕過來的何靈玉一聽原來是姐姐有喜了,也站在院子裏傻樂。今天還真是個好日子。
“嫂子第一是要顧及自己與腹中孩兒,至於旁的事兒有我跟姐姐在呢。”等到何秀玉醒來,墨雲柳便將這個大喜事兒告訴當事人自己:“花坊那邊就先叫雲竹姐幫嫂子打理日常,嫂子若是身子可以,再偶爾過去瞧瞧便成。”
“好,我都聽你的。”何秀玉雙手輕柔地搭在還沒有變化的小腹上,不敢相信這裏已經孕育了一個小生命,歡喜之餘還有些不真實,想到自己才暈過去醒來沒多久,哪裏還敢再這般辛苦?自然是乖乖聽小姑子的安排。
去參加鹿鳴宴的墨雲峰直到歸家,第二日晨起,本想放鬆一下跟媳婦兒好好溫存一番,這才知道自己要當爹了。傻愣在床上的新晉爹爹有些不知說甚好,這是他要當爹,你們都不告訴我嗎?
得知兒子與未來女婿雙雙中舉,兒媳婦還有孕的好消息,第二日一早崔三娘便趕到了長安,也帶來家中的好消息。
“家中種的玉針香如今都成熟收割了,你爹瞧著說畝產得有六百多斤呢!你餘叔家種的是和了尋常稻種的,也有四百多斤。”崔三娘笑得見牙不見眼的:“今年還真是個好年,家裏喜事兒一件接一件的。”
墨家今歲種了近三百畝的玉針香,雖說比不上後世有各種化肥灌溉長大的,不過畝產六百斤在這個朝代而言,可以說是十分高產了。
墨雲柳對於這個產量也是極滿意的,又想到一件事兒來:“咱們家要不再開個磨坊?可以叫我餘叔跟秦嬸子幫著打理,都是自己人也信得過。”如今家中的糧店鋪子都開張了,隻等著玉針香曬幹入庫,第一批是要送往宮中的,剩下才是往市麵上走,若是自家有個磨坊,倒也方便。
“成,我回家就跟你爹說。”崔三娘對生意上的事不通,自然都聽女兒的,隨意地點點頭應下,又道:“柳兒你說我要不要叫你嫂子回村裏去?你們都是女孩子沒個生養過的,這要是有啥還是我們能看著點吧?”
崔三娘其實是已經跟兒子提過的,不過被墨雲峰拒絕了,所以來找小女兒幫忙,她這不也是擔心孩子嗎?沒個有經驗的,那要是犯了啥忌諱可怎麼是好?
“我覺著長安挺好的,家裏那麼多婆子在,都是有生養過的,自然能照顧好嫂子,再說回去了嫂子跟哥哥分隔兩地,若是思念哥哥咋辦?”
被女兒這話堵得不知該接什麼好的崔三娘張了張嘴,確實應不出來什麼,也就由著何秀玉在長安養胎,隻想著自己勤些過來看看便是。
要說崔三娘其實也算是極好的婆母了,打何秀玉嫁入墨家以來就沒給她立過規矩,也沒有強要小兩口分開,留下兒媳婦在村裏伺候自己,這如今兒媳婦懷孕的好消息傳到家裏,急急忙忙到長安來的崔三娘還不忘帶了四五隻老母雞過來給兒媳婦補身。
見兒媳確實在長安養得好,崔三娘略住了幾日,便又回村裏去了。
長安西郊,墨家的田產也開始秋收。
秋收過後,第一批一千斤的玉針香,已改名為“墨家香米”的大米送進了宮。
墨家香米可是後世的雜交香米,不論是口感還是香味,那都是完勝古代上好的碧粳米。雖然定價比最好的碧粳米高了三倍,可有錢人會是差這點錢的人嗎?不是。
送入宮中的第一批大米反響極好,不過兩日,宮中負責采買的管事太監又找上了墨家,要了五千斤墨家香米。
送完宮中後,墨家在長安和八方鎮的鋪子也同時推出墨家香米1號和2號,1號是純香米,售價高,口感好,采買這個的多是大戶人家;2號則是餘、崔兩家及墨麗家的地種的摻雜了本地粳米的香米,售價比本地粳米略貴了一成,選擇這個的則多是偶爾奢侈吃一吃粳米的人家,還有那些有點小錢的人家。
兩個香米一經推出,生意便十分火爆,尤其是2號香米,價格便宜,受眾廣,賺得墨、崔、餘三家都是盆滿缽滿。也叫村裏的人個個紅了眼,到三家去討穀種的人那更是數不勝數。
墨雲柳墨大莊父女倆合計過後,決定在村裏選出十來戶人家,賣給他們二十畝的穀種,再選出十來戶人家,賣給他們五畝的穀種,這樣既是擴充產量,為明年糧鋪售賣做準備,也是降低自家的仇恨值以及矚目程度。
“這些穀種我們賣給你們,前提是等明年秋收,你們要將一半以上的收成都賣給我們家,我們家會按市價來收購,你們要是願意,就簽了這份協議文書。”這是墨雲柳與墨大莊商議出來的法子,免得有些人心懷不軌,坑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