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孟元帥(1 / 3)

天不生人,萬古如長夜。

關於“孟元帥”,原來在民間的流傳中,真有其人。

不獨真有其人,而且這位盂元帥的事跡,還頗為感人,隻是民間的流傳向來愛穿插附會,事跡經演變後往往會變為令人難以相信的神話……

相傳,孟元帥原名“孟山”,本是一位管理牢獄的民間武官。

有一年冬殘歲暮,天氣奇寒獄中那八百多名死因,因惦掛在堂爹娘妻兒會否冷病,一時間思親痛哭。

盂山天性仁慈,瞧見如此情形,隻覺他們異常可憐,心中不忍,於是便鬥膽與這八百名囚犯協定,他願意由十二月二十五日起,暫時釋放他們十日,讓他們回家照顧親人,一家轉聚,但必須於正月初五自行返回獄中。

眾囚犯當然畢大歡喜,回家與親人渡歲後,眾人因感盂山恩德,果然全部遵守諾言而回,無一爽約。

如是這樣,盂山便每年破例把他們暫釋回鄉,漸漸變為慣例。

若幹年後,孟在見囚犯們始終守信,私下不期然這樣的想:

他們尚會思親、可見心中有“孝”有“情”。

他們年年守諾回返獄中,可見有“信”有“義”。

於是孟山經過深思熟慮後,終於又向眾死囚建議:

“若我把你們全部從此釋放,你們可還會繼續犯案?”

眾囚犯道:

“我們曾經一失足成千古恨,倘能重新做人,怎會再行作惡?隻是,你若真的把我們釋放,你怎向上司交代?他必定會把你處死!”

孟山不假思索地答:

“隻要你們真的能棄惡向善,以我孟山一條賤命換你們八百多條命,雖死何憾!”

說著便毫不考慮地把八百名重犯全數放了。

紙始終包不住火,此事終給上司“府君滕公”知曉,於是便怒斥盂山:

蠢材!這班囚犯十惡不赦,怎會改過自新?你快把他們給我一一抓回來,否則若少了一個你也別要活著回來見我!”

孟山在嚴令之下,無奈起行,可是若要他把立心改過的八百名重犯抓回來,他又不想,他真的很想給他們一個機會,既然無法向上司交代,為了這些囚犯,他決意犧牲自己!

盂山遂步至一破廟前,把自己的武器長槍插在地上,跟著便向槍尖衝去,企圖以自敝把此事解決。

豈料與此同時,廟內忽撲出一雙白兔把長槍撞倒,孟山隻感到非常泄氣,心想:自己一生連自弑也有這等波折,但因求死誌堅,遂複把長槍立在地上,再死一次。

殊不知這次情形依舊一樣,這支白兔又撲出來攔他的長槍,他沒好氣地再接再勵,如是者終於試了三次,三次皆為白兔所阻。

可能白兔有知,也為盂山對死囚們的恩義而感動吧?

就在孟山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驀地突又有一個和尚出現,並宣布“神”的敕命。

原來孟山的高義感動了神,神遂封他為:“十殿閻羅”.外號!“盂元帥”,並掌管豐都冥府中的第十殿地獄。

而孟元帥對囚犯的大恩大德,更為後世人所歌頌,中國曆代獄吏亦大多奉這位孟元帥為——

祖師。

盂元師既然是一個這樣重情重義的人,那何以雪緣甫聞他的名字便花容失色?神以乎亦對他有凡分顧忌?

難道,真正的十殿閻羅孟元師,並不是民間流傳中的“孟山”?

抑或。

另有其人?

“閻羅”,本為梵語,意思是“此神大公無私,眾生的靈魂在其麵前全都平等,一一都須以地獄的法理秉公審判。”

“十殿閻羅”當然長居於地獄中的“第十殿”,而“第十殿”所在這地,正是地獄最西之處,也是眾生歸西之處。

然而地獄的真正位置,到底在哪?

沒有人會到過地獄而可以活著回來,故沒有人知道!

也沒有人敢肯定!

隻是從古至今,皆有不少人諸多忖測,多難稽考。

不知到了何時,據說四川幫都縣盤友山有個豐都觀,深夜總會迭起鬼嚎之聲,故而有極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也是從當地流傳開來,於是立時引起眾說紛紜,大家都猜測“豐都”就是餓鬼之都,就是地獄!

亦因如此,縱然後來大家皆不能證實:“豐都縣”是地獄,也泛稱地獄作“豐都”!

可是,傳說中的“豐都”,傳說中的“地獄”,可會真的就在四川省內的豐都縣?

也許未必。

不過,雖不中亦不遠。

極有可能,民間盛傳的‘豐都’地獄,即使不在‘豐都縣’;相信也會在——

四川之內。

四川,在中國的版圖上所占的麵積並不少,可說地大物博。而四川省內也有許多神秘而又奇妙的地方,也有冰川。

就像四川內的“海螺溝”,便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海螺溝四麵環著重重冰山,本應寒冷非常,然而因為它自身是一個穀,無論如何寒冷的風也吹不進穀內,再者在陽光照射下,熱氣在穀中滯留不散,所以縱然四周全是雪不河,海螺溝一年四季皆溫暖如春,繁花似錦。

可是一踏出海螺溝,便是冰天雪地,這實在是神州其它地方難得一見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