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高三(11)班是文科班的排頭兵,每年的七月,這個班級都將會有很多同學經過考場的洗禮,走進大學,我就不說我們走出過多少京大的,多少清華的,客觀的來說那樣的學生也不算太多。不過我們這個班級能夠走進重點院校的,就比例而言在全市的文科裏麵都可以進入三甲,而一般本科的上線率通常能達到80%。同學們,你們將麵臨一個曆史性的機遇,因為1999年的高考,將會迎來全國大學的第一次擴招,隻要大家肯努力,至少會有一所大學是屬於你的。如果你們問我人為什麼一定要讀大學,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們,你們在高中學習得有多辛苦,在大學就將有多輕鬆,而有沒有讀大學的人生,也絕對是截然不同的……”
李赫聽到這裏的時候笑了起來,老師們總是會說上大學比上高中輕鬆多了,甚至會說上了大學,玩幾年就畢業,這個美麗的謊言一直在高中的學生中流傳,而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畢業生,他們也從不會告訴他們還在上高中的學弟學妹,大學到底是怎麼樣的。
而李赫,畢竟曾經經曆過了一次大學,雖然想不起自己究竟讀的什麼大學,但留在腦子裏的記憶實在談不上多麼美好。唯有一點他承認段老師說得對,那就是有沒有讀大學的人生,將會截然不同。
後來段老師在給大家介紹這個高三文科重點班的師資力量配備,這個班的學生主體是高二文科重點班的學生,高三了有的人成績下滑離開了,有的人考了好成績擠進來了,同學的組成有變化,老師也有變化。
段老師說他自己就是高三曆史的把關老師;而政治老師則是高三年級組的老師都得恭恭敬敬的叫一聲“方老師”的馬列老太;語文老師則是七中的一位副校長,姓高,高校長作為校領導依然堅守教學崗位,足見對這個班級的重視;而數學老師則是高三的年級組長,姓張;至於英語老師,李赫感到有些意外,因為以劉麥莉的年齡和資曆,她應該是當不上這個高三文科重點班的英語老師的,作為關係戶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大的可能就是她的英語教得真的好。
可是,已經把《lydia》錄製完成的劉老師還能在這個學校裏停留多久呢?李赫對此也是深表懷疑的,因為他知道,劉老師的願望,或者說理想,並不在這三尺講台之間。不是這裏不夠好,而是她的理想在遠方。
高三的第一節課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段老師除了做一個高三動員外,就是給這個班級任命了相應的學生幹部,也沒有民主選舉什麼的,就是根據這個班高二的學生幹部再加上他自己了解的一些情況作了安排。因為全部65個人有一大半都是女生,所以從班長到學習委員到各科的科代表幾乎是清一色的女生,唯一的一個例外還就落在了李赫的頭上,段老師讓他當了一個體育委員。
這堂課結束了以後段老師把班幹部都留下來開了一個會,李赫很無奈的被留了下來,開完會以後班幹們都主動的打掃教室衛生,李赫本來想去原來的班級找一找小夥伴,無奈這麼多班幹部裏就他一個男生,想躲也躲不開。
既然躲不開了,李赫也就擼起袖子幹,提水拖地反正重活累活他都一個人幹了,他聽到身邊那些剛剛升到高三的小女孩嘰嘰喳喳的在說些什麼,不過老實說,她們到底說了些什麼,他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原來就一門心思想打進文科班就是因為女生多,現在才發現,女生多的地方其實也是很聒噪的。
“李赫!辛苦你了!”好不容易打掃完衛生,李赫收拾了勞動工具,就看到那些女生也沒走,推了班長彭詩夢來表達了這些女幹部們對李赫賣力打掃衛生的謝意,因為剛才有李赫在,她們幾乎就是站在一邊聊完天衛生也就打掃完了。彭詩夢不是個漂亮的女生,身材也不高,大概就是一米五五的樣子,一說話就帶著笑,倒也算落落大方。
“這個嘛,”內心是個猥瑣大叔的李赫就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在女同學禮貌的表達謝意的時候不失時機的說:“班長,要是大家真覺得我這個人不錯的話,記得後天下午組織點女同學去看我們足球校隊跟農校的那一場八進四的比賽吧,有女同學的助威的話,小夥伴們一定能爆發小宇宙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