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設計水平不弱,華夏營造學社裏麵那麼多大拿畢生研究的,有關於華夏建築方麵的知識都被他繼承了,隨隨便便都能設計出一套華夏古建築出來。
但終究沒設計過啊。
讓韓琦猶豫的一點也在這裏。
他到現在還沒有設計過任何一個建築,原本想著這次回去就在家鄉那邊買一塊地,自己弄出一個古風院落出來,但沒想到還沒回去,就從翠絲特這裏知道了現在這個消息。
想了很久,坐車回去的路上韓琦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大巴車穿行在特羅姆瑟,看著周圍一閃而逝的各種房子,韓琦心裏想道……如果在這裏出現一個東方建築,應該也挺有意思的吧?
在得到建築家這個職業後,韓琦也在網上了解過,像他這種專精古代華夏建築的人已經不多了。
因為建國之後,無論是大城市小城市,都以建造‘洋房’而自豪,尚海是倫敦的縮影。青島大連則完全體現了日耳曼和島國的氣氛,所以當時很多的設計師們也都放棄了研究華夏建築,為所謂的‘洋式建築’服務。
想道這裏,韓琦心裏莫名有了一點使命感。
當初在營造學社得到這個職業,可能不是讓自己在家鄉修一棟房子這麼簡單,甚至後來還給了自己黃鶴樓這樣一個大型建築設計圖紙。
重鑄華夏建築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到底是21歲的少年,中二的情緒一起來瞬間就把自己給感動了,當即就決定參與這份競爭,人家翠絲特都覺得自己可以,我又怎麼能退縮呢?
既然決定了下來,韓琦就放棄了繼續在特羅姆瑟旅遊的計劃,反正極光也看到了,而且還是那種比較稀有的極光、
這樣一來,韓琦就有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未來圖書館的周邊建築。
第二天,韓琦拿著筆記本和筆來到了金詩妮大街,未來要修建圖書館的地方現在還是一片正在拆遷的工地。
這裏原先是聖馬丁體育館,但已經非常老舊了,於是在前段時間重新在河岸修建了一個新的體育館,然後政府才打算在這裏建造圖書館。
所以這片區域的麵積很大,設計師有很廣闊的設計空間。
韓琦用素描的方式畫著草圖,很快就把周圍的建築都畫了下來,同時韓琦還看見有不少人對著周圍的房子拍照。
肯定是同行。
這裏又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打卡點,遊客不可能會來到這裏,而且他們的拍照顯然是為了研究建築的一致性,這和韓琦現在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隻不過韓琦是用紙筆來記錄,他們則是用照片。
回過頭,暫時先不理會他們。
在路邊找了個長椅坐下,韓琦咬著筆杆子看著紙上的簡圖。
這裏到處都是有著濃重北歐風格的房子,突兀的出現一個華夏建築肯定不行,這就像一堆白色房子中忽然出現了一個紅色房子。
好不好看先不說,但肯定是無法融入到周圍建築的風格的。
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緩衝區。
韓琦在邊緣圈出一塊地,他要在這片地上植出一小片的林子來,這樣可以衝淡華夏建築在當地的突兀程度,也能阻止外麵聲音的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