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承汲同父親、端王妃一起用膳。
“王爺,今日皇後娘娘駕臨王府了;為著我有孕之喜,娘娘還送了許多補品;其中,那株老山參尤為珍貴。”“嗯。”此時,端王爺的反應很淡漠。
“對了!聽皇後娘娘說,新入宮的雀妃很是得寵;近來,為了她,皇上冷落了六宮。”端王妃接著說到。“雀妃?皇後跟你提及雀妃了?”端王爺問到。
“是啊!雀妃專寵,引得妃嬪怨妒,皇後為此頗有些擔憂啊!”
說著,端王妃給承汲夾了一塊魚肉。
“那你知道這雀妃的來曆嗎?”“妾身不知,想必……是當朝重臣之女吧。”
此刻,端王爺頓了頓。
“雀妃並非名臣之後,而隻是中等官宦人家、一位侍妾所生之女。”“中等人家?還是庶出?這樣出身的女子竟入宮陪王伴駕,還速速封了妃?”此刻,端王妃不經意的一句話觸動了敏感的承汲。
“聽聞,雀妃雖出身不夠榮耀,卻天生麗質、能歌善舞;此外,她還頗通詩書,出口成章。可以說,在她的光環之下,皇上身邊的女人都黯然失色。照眼下這態勢,雀妃有孕是遲早的事;若再生下皇子,她可就與皇後比肩了。”“啊?想不到這雀妃如此了得!難怪皇後娘娘會麵露愁容。”
“皇後表麵淡然寬和,實則心機深重。為長久穩固其中宮地位,她日日籌謀,不曾有一刻停歇。現在,雀妃成了她的心腹大患;若此女真成了勢,皇後就岌岌可危了。說到這裏,我要問王妃一句了,你可知這雀妃是何人向皇上舉薦的嗎?”“妾身不知,還請王爺明示。”
“是你父親——鄭昌齡!”“爹?雀妃竟是……竟是我爹舉薦的?”端王爺的回答令端王妃驚訝不已。
“是!我老嶽丈眼光獨到啊!先是收了雀妃為義女,然後推薦入宮。現在,你父親也算是半個國丈了!”“爹一直是朝廷重臣,所係之事也都是邦國安危、社稷民生。可眼下,他怎麼琢磨起後宮之事了?還費心思給皇上選女人?”說完,端王妃搖了搖頭。
“王妃有所不知,後宮之事往往就是前朝之事,甚至比前朝之事還要波雲詭譎、還要環環相扣。你父親之所以這樣做,一定是有他的思慮的。”……
晚膳後,承汲回到了書房;剛念了半刻,端王爺走了進來。
“爹!”承汲趕忙起身。“承汲,爹來看看你。”
說著,承汲給父親奉上了茶。
“聽你娘說,你每日苦讀至深夜。”“爹有心栽培,為兒子請了最好的師傅,兒子不敢不用功。”
“好!難怪王妃格外疼惜你,的確是個有出息的好孩子。”端王爺拍了拍承汲的肩。“爹,最近您瘦了,氣色也大不如從前了;是不是朝中政事繁忙啊?為免兒子憂心,還請爹多多保重身體。”
聽了承汲的話,端王爺微笑著點了點頭。
“承汲,你皇叔賞你的那方印可一直收好啊?”“兒子一直好好收著!以前娘在的時候,是娘替兒子保管;自從娘不在了,兒子便自己藏著了。”
此話剛一出口,承汲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漏。
“爹!兒子……兒子失言了!不是……”他急著解釋,端王爺卻示意他不要驚慌。“無妨!你思念你親娘,這是人之常情,爹不會怪罪。隻不過,這話盡量不要對王妃說起;作為你的嫡母,她很疼愛你;而作為晚輩,你不要讓她傷心。”……
此後,端王爺細細詢問了承汲的功課,還看了他寫的字,並讚其寫的字大氣而有筋骨,說長子承平不及其十中之一。
“承汲,爹以前對你不夠關心,對你親娘也頗有虧欠;現在想來,心裏……挺不好受的。”
不知為何,端王爺忽然向承汲表達了昔日有失關愛之歉意。
事實上,對於父親,承汲不可能一點怨言都沒有。一想起父親曾經對自己以及母親的疏離與冷落,他心裏就一陣陣的刺痛。
“你是大孩子了,是男子漢了!今後,無論遇到多大的波折,你一定要咬牙挺住;爹雖貴為親王,卻不能陪你一輩子、不能保護你一輩子。三歲看老,你哥哥承平難成大器;若他日遭遇禍患,你一定要設法幫助他。”……
這一晚,端王爺與承汲言說了許多;其中,他的很多話年幼的承汲並不能十分明白。
離開書房前,端王爺交給承汲一個紅色的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