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朕想見見他(1 / 2)

又到了上朝的時間,這是趙頊最討厭的日子,因為作為一個皇帝就是要平衡臣子之間的勢力。

他雖然很看重王安石,但是也需要節製他的人,可是怎麼說他們的關係呢,就是炮仗,聽不得不樂意聽的事情。

果然在喊完有事早奏一結束,一臉精神奕奕的司馬光立刻就跳出來說:“陛下,微臣執掌諫台多年,如今已經有些話不得不說了。”

趙頊知道晚了,他隻要一開口今天一上午就別吃飯了,“愛卿且細細說來。”

司馬光領旨以後,立刻拿出昨天晚上寫好的奏折,大聲念道(大致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這樣的。)“國庫連年備戰,自然而然會空虛,出不入敷。可是這樣也不是就單單靠增稅就可以解決的,多數百姓的收入來源不過就是種地得來的。我們都知道一畝地因為一年兩種或者三種,各種災害都不算也不過區區五擔。可是朝廷贈的稅要是真那麼收起來,除非一畝地可產十二擔糧食,不然我大宋國不過二十年必然會陷入兩難之地啊!”

司馬光說的都是真的,在這個時候,為了滿足宋神宗馬踏燕雲十六州的願望,王安石變著法的增稅,打亂了大宋原有的體係,建立新的稅收體係。

可是這樣不但沒有有效打擊土地兼並,反而還加劇了土地兼並,出現了更多的流民和死難者。

這一係列強征稅,固然可以短時間讓大宋的國庫有錢,可是正如司馬光說的一樣,最基本的二十年後身體健康的人,絕對不會有二十年前多。

這個時候反對他的當然是這次變法的主導者王安石,“陛下,司馬光大人完全就是危言聳聽,微臣可以保證微臣的青苗法不但保證了百姓的利益,還查出不少隱田,打擊了不少為富不仁的人。”

每次早朝的情況大致就是這樣,不同的意見也提了,大家該探討的也探討了,可是宋神宗趙頊為了可以在這幾年能夠積攢出與遼國一戰的底氣,當真是為了王安石頂住不少壓力。

現在這裏需要不同的聲音啊。

“陛下,老臣有奏。”這個時候文彥博的聲音響起了。

他說:“啟奏陛下,西夏一個月前,西夏的西平府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大宋派去的細作,建立的各個驛站全部連根拔起,導致我大宋今日已經暫時得不到任何有關西平府的情報了。”

文彥博的聲音一落,司馬光和王安石也停下敵對,因為現在正值變法的最關鍵的時期,不論是變法成功也好,變法不成功也罷。這個時候要是西夏突然撕破協約,發動對我大宋的戰爭,不論是變法派還是正法派,那這段時間做的努力一切全部都要白費了。

“臣奏請陛下重新派遣新的細作潛入西夏,好讓我們隨時了解西夏的動向,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歐陽修說道。

可是宋神宗眉毛一挑,“不揍他們嗎?”

結果他的話一說出口,整個朝堂集體請奏,“請陛下念上天有好生之德,萬望擅起兵鋒。”

宋神宗說:“行了行了,朕都知道,就是想試一試你們的反應。”

在底下的王安石汗都下來了,真是一個不安定的主兒,我為了你跑動跑西的,可不能因為你的一句話把我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