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動搖你的根基(1 / 2)

大明和尚為之語塞,要是單純從佛門理論上說,他絕對會斷然承認人生疾苦。可惜,李易從眾生角度上來說,這就讓他有些遲疑,終究還是硬著頭皮道:“世間本就疾苦,談何快活如意,道長切莫妄言。”

“你那是天竺沙門浮屠那套,妄費中土立道千年,如此糟粕竟然存留。是想我大宋開國,曆代先君勵精圖治,諸位士大夫先賢盡心輔助,無論是士農工商哪個不是俊傑輩出,市井小民也能穿金戴銀,販夫走卒腳蹬絲履,人想出人頭地,用心讀書成為天子門生,一朝魚躍龍門,談何眾生疾苦?”這話,直接把天子和儒家道統拉過來,你不是說眾生疾苦,那就是人皇和士大夫不能盡職,在人道為天的天下內,你敢說當權者不稱職,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且不說大明和尚了,就是在場的高僧哪個不臉色難看,暗罵李易真是刁口潑道,端不為人子。

“老莊說長生逍遙,孔孟談敬鬼神而遠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正所謂人本就永生的,前世是父母,後世是子女,往生是他,轉生卻是他,每一世隻是永恒的一個春秋,是為萬世傳承,子孫祭祀不輟。三世輪回為天竺沙門浮屠獨有,說人反複輪回。”李易言談間神色頗為不屑。

“道長著相了,世間本就輪回不止,一秋一葉一枯一榮,皆為緣起性空。”大明和尚抓住機會,既然你說永恒,那我就用空來反駁你。緣起性空是佛法的根本。

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事物一切有為法,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果定律,稱之為緣起。

“何為空,難道真是因緣散失?”李易並沒有半點遲疑,相反立即反問。

這話的反問,引起了大明和尚的警惕,謹慎地道:“種子種下去,必定要有土壤、陽光、水份才能開花結果。你我能生而為人,在過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業,現在到了人間來,還要有現世的緣,因緣聚合了,才能產生果。”

說著話,他伸出了手臂握緊拳頭,旋即又從開為五指。

陳均點了點頭,正色道:“五指相合為緣起,五指想散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才能緣起;因為緣起,故知本性是空。我看,佛門的緣起性空和道門無為有相通之處,空和無並無不同,兩者殊途同歸。”

“上舍錯了。”李易對陳均的插嘴很不滿,先不說隨意打斷人家論道,已經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本就為人道無法抵禦佛門,隻能從道家來找,點明佛門說話也很不道德。

所為天理正是從道學發展而來,還有點強詞奪理的味道,大儒為對付佛門發展的學問,起源於張載大成於朱熹,蜀派文人深受佛門影響也就罷了,陳均可是正統的江右士大夫,竟會公然為佛門長臉麵。

既然對方不要麵皮,他毫不客氣地道:“空與無看是貌合其實神離,佛門講究境由心生,非真實存在的,道門世間萬物皆有天道運行,無為非刻意為之幹擾萬物生息。所以,空本身就不存在,無是存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