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找死的節奏(1 / 2)

南霽雲作為大儒,自然體諒鄭性之心情,儒門子弟無人願意看到孔子求學老子,可惜信史旦旦無法辯駁,用論道不過是自我麻醉。不由地笑道:“難道還要辯論?”

“算了。”鄭性之搖頭苦笑,佛門還能據理力爭,儒家卻無力反駁,無論是先賢還是史冊,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李易點了點頭,環顧眾人平靜地道:“史家權威沒有說,太上道君著作也沒有,後世的書能信?”

意思非常明白了,連孔子求學老子都有記載,老子化胡那麼大的事情,先秦兩漢竟然無記載,似乎不太科學。甚至,不少大儒考證,某些先秦諸子的傳世之作,也是係後人偽造,這就給了別人發揮想象的空間,老子、孔子、太史公都沒有記載的東西,可信度能有多高?

再說了,就算太史公離老子年代久遠,那曾經求學老子的孔子,可是同時代的人物,老子化胡那麼大的事情,難道不知道?難道不會記載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以往,人們論辯還真沒有注意到,往往不去關注先秦的記載,就化胡而去談論,把精力擋在了學術和斤斤計較上,現在看看犯了燈下黑錯誤,最簡單的問題視而不見。

“說的是有道理。”鄭性之淡淡地道。

南霽雲不免多看眼李易,隱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即將到來,索性不言不語靜觀。

“晚了,法主竟然理屈詞窮。”柳青冥麵如土色地道。

劉老非也是心中難受,作為正統的道門弟子,他堅信老子化佛經是真的,區區粗鄙的蠻夷番邦,能有什麼大道理可講,定然是太上道君西行化胡,道門子弟有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甚至麵對儒家也不會低頭。

現在,李易幾句話無情打破了,一切都是假的,太上道君書裏沒有說,孔聖沒有記錄,史記中沒有記載,用腦子好好想想,那些相隔數百年出世的著作,能有幾分可信度。

從前,他真的沒有去想過,也不願去仔細琢磨,現在明顯有些接受不了,胸中像是堵了塊石頭。

顯慶法師顯然非常高興,雖說鬥茶論道並非正式的官方辯論,卻也是名流彙聚,一言一行都受人矚目。

這種場合下,李易說的太乙宮掌院啞口無言,更何況還是道門神宵道的真傳,無異於給了道門一記重重的耳光子。

從此,除非道門找到新的證據,還必須是先秦諸子百家的名著,來驗證老子化胡,否則,這就是座沉重的大山,始終會壓在道門的身上,佛門再也不用焦慮辯論。

大明和尚卻有另番心思,通過和李易的辯論,他深感對方對古本學識造詣的深厚底蘊,暫時不去深想其年紀不大,為何能涉獵如此廣泛,對天竺沙門教義禮節如此之深。

單單從眾人向都沒去想的地方出手,眼光就不是尋常人能做到,要知道佛道辯論千年,始終以化胡經為核心,就看誰能壓誰半籌,卻沒有人想到從關鍵人物入手。

不過,他不認為李易會幫助佛門,再怎麼說天竺沙門浮屠是中土佛門的起源,哪怕他心知肚明禪宗以莊周為根本,卻依舊不可動搖佛門正宗的地位。對方貶低打壓沙門浮屠,已經得罪了佛門諸道統,除非是傻子癡呆,才會把矛頭對向自家的道統,成為佛道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