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聲名再起(1 / 2)

民間傳聞一說一遍,傳到第三人耳朵裏,模樣依稀,味道卻全變了。

有寫意版本,李易成為天神下凡的似地將領,率領數十人挑戰萬餘韃虜,把韃虜打的屁滾尿流,也有正統版本,太乙宮道士李易,陣前激勵三軍,並率三十八騎奔襲蒙古軍主帥,一場血雨腥風,斬殺數百蒙古軍,經浴血奮戰,僅餘十三騎破圍而出。

更有傳奇版本。李易成為一個身高八尺,五大三粗,青麵獠牙的大漢,頭戴鐵兜、身披重甲,手持馬槊、握三石弓。率三十八壯士薄陣,斬虜軍主帥,擊潰十萬人,梟首千級。

無論是哪個版本,都不可避免一個事實,李易與三十八騎,麵對占絕對優勢的蒙古軍,沒有任何退縮,義無反顧地對麵衝殺,當真是豪情萬丈的篇章。更寫意的是,他的道士身份再也掩飾不住,神宵道太乙宮真傳,被天子禦賜的經師,前來蜀川看望親人,一切的一切都彰顯他的身份。

此時,就算廣都孫家明了了隱情,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沒辦法啊!誰讓人家是天子禦賜經師,又是道門的真修,你說是殺了你家小官人凶徒,就算地方官心裏明白,事卻不能那麼辦不是,隻能說此一時彼一時了!沒人願意自找晦氣。

當然,代表人們一個共同情緒,大宋憋屈的太久,需要一個英雄人物,來抒發胸中的鬱悶。畢竟,老一代的人物相隔太久,遠沒有眼前發生的鮮活人物。

三十八騎自然跟著沾光,戰死的壯士給予優厚撫恤,活著的十二人封賞尤高。

效用全部升上等效用,軍兵升次等效用。軍中效用、軍兵為三七分,但大多是守闕、不入隊、隊外等名目的效用,待遇與軍兵相差無幾。

上等效用和次等效用屬於高等效用,在軍中亦是寥寥無幾,每月俸錢九百銅錢,祿米一石。不過,列為上等效用需身長五尺五寸,射一石力弓、三石力弩,列為此等效用者,需身長五尺五寸,射九鬥力弓、二石八鬥力弩,他們都是破格錄用,軍兵升遷效用是要把捏麵除去的,也是自己身份的提升。

唯一的使臣呼延信被升遷為押隊,成為最低級的軍官。

因蜀川對軍中使臣控製極嚴,一名使臣的俸錢可養十名軍兵,再財大氣粗,也不可能大規模增添使臣。

拿利州駐紮禦前諸軍來說,近兩萬馬步軍中,使臣才有三百餘人,對於軍兵來說,使臣就是低等軍官。

其他人各有升遷,李易也因戰功被朝廷嘉獎,因他並未參與決策,又是道門出身不能封官加爵,才賜給金五百兩,錦緞二百匹,禦酒十壇。

這裏的賜今並非黃金,而是官銀,在銀少錢多的時代,非流通貨幣的銀是相當值錢的。

利州路禦前諸軍私下多有不平,曹友聞為此曾問趙彥呐,卻得到朝廷自有打算的答複。

李易壓根不在乎升官,他的心思經此一戰亮堂許多,或許他能淌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行在臨安,第一場雪,西子湖披上一層淡淡的素裝,無千嬌百媚、群芳爭豔,卻又淡若處子,寧靜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