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商議(1 / 2)

李易有感趙彥呐好意,人之心豈能毫無感覺,生出許多好感曆史上無能評價令他有所思。如今,似乎有些明白,並非趙彥呐無能,無能之人豈能任蜀帥,豈能深得人心,至少此人並非一無是處,隻是私心太重而已。

鄭清之、崔與之都認為趙彥呐大言無實,或許是真的,關外四州之戰,青野原之戰和大安軍之戰,趙彥呐表現令人失望。他逐漸斷定,趙彥呐不過是文人,軍事才能不高屬紙上談兵,不適合擔當方麵邊帥,若放在安撫使或三省六部,倒是人盡其才。

後麵,他們又談了些軍中瑣事,李易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方才盡歡而散。

李易在製司留了幾日,帶著製司刺文並八名正額效用、二十名軍兵北上。他並未在大安停留,而是直赴曹友聞軍中。

如今,曹友萬分兵駐泊,不在利州禦前諸軍中,曹友聞帥帳設在沔州,李易的到來與第一次完全不同,他親赴大寨轅門給足了臉麵。

如今,曹友聞已是從五品遙領防禦,兼領安撫司,又領正四品環衛官,要知道武官品位普遍不高,明清時代五品武官不過是中下級將校,七品也就是微末的下等將校,放到這個時代的七品武官,絕對是中高等將校,進入了從五品兼領四品環衛官,妥妥地高級將校甚至進入都校行列。

響當當的方麵大帥,竟親臨轅門迎接,這麵子給的太大了,李易幾乎被嚇了一跳,要知道他不過是幹辦公事,還是那種沒有官品的道士。

賓主相敬給足對方麵子,在大帳中茶畢,曹友聞才笑道:“製司官塘已到,卻不想公事有意軍旅。”

“大丈夫在世,馬下半部論語治天下,馬上披星戴月戰胡戎,一生無憾。”李易心情頗佳,發出人生第一次豪言壯誓,更是看好自己的手段,隻要自己有心去做,有人提供給了平台,還能做不好事情?

“好,當初我看公事乃有心人,果真不假。”曹友聞一拍大腿,豪爽地大笑道:“製司給公事一萬兵額,倒很看重。”

話中有話,李易一怔,心中不斷琢磨曹友聞何意,臉上不露聲色,道:“還要多謝太尉之言。”

“管我何事?”曹友聞一笑,態度灑灑脫脫,有些話點到為止就成了,沒必要把趙彥呐算計說明白。

“那好,就不用謝太尉了,省的白費口舌,把力氣用在戰場上。”李易一笑,遽然間他想明白了,曹友聞看不上趙彥呐。

趙彥呐雖是類省試的進士及第,卻是兵家外行,先失信於高稼,後困於清野原,大安之戰幾乎毫無建樹。曹友聞也是文人從戎,更兼有勇有謀,被授予遍身膽軍旗,在隴右十一年,屢戰屢勝未嚐敗績。

平心而論,任何有能力的將帥,都會不滿平庸的主帥,尤其開戰不利,損兵折將,關外四州一片糜爛。如今,利州西路亦是任由蒙古軍馳騁,製司全無對策。主帥無能累及三軍,蜀口一旦有失則全川糜爛,實在是誤國誤民。

此時,曹友聞亦聽出李易之意,大恩不言謝,戰場上必將全力配合,令他極為滿意。

李易的才能,他是認可的,雖不看好一萬人馬戰鬥力,但戰爭充滿了偶然性,誰又能肯定,李易不能把烏合之眾,帶成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