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天,蒙古軍未再進攻,連進攻西峰的蒙古軍部隊也退到山腳下,中軍帥帳內,李易、葉知秋溫酒對坐。
“先生料事如神,本以為要山窮水盡才能有消息,卻不想正如先生所料。”李易淺淺飲了口溫酒。
葉知秋淡然一笑,不以為意地道:“此正是決斷之時,早則生變,緩則有變,尚需乾綱獨斷,斷不可有片刻猶豫。”
李易一笑,放下酒杯道:“謀劃許久,卻還是有掌控不了之力,萬一將士不解,將會引發血戰。”
“青史流芳,固然是好,可惜你我晚生五百年。”葉知秋一臉詼諧,自嘲地笑了。
“人生數十年,管他娘地,明日召集大夥前來商議。”李易抓起就酒杯一飲而盡,神色間盡是決然,能夠勝在大唐盛世,率三千玄甲縱橫西域,那是何等的風光榮耀。
一卷白絹上,白字黑字,明明白白,幾個月來蜀川之戰過程,可以說是蒙古人的炫耀,更是蜀川將帥的哀歎。
曹友聞退兵大安,兵不過兩三萬,除雞冠隘外無險可守,升任四川製置司帳前總管的曹萬,率軍萬人趨雞冠隘守禦;他率精銳七千餘人,設伏自大安渡江逆上,渡江至劉溪、黑水一帶穀地設伏,倒是擊潰蒙古軍前鋒。
可惜,蒙古軍兵力雄厚,仗打到九月二十七日,蒙古軍掠大安,曹友聞深知雞冠隘關堡失守,他連一搏的資本也會喪失。
立即連夜行軍,在水牛嶺分三路攻入蒙古軍營地,轉戰至拂曉,破寨數十座,直插陽平關。防禦雞冠隘的曹友萬等人,亦是率軍夾擊,蒙古軍藩漢諸軍傷亡慘重,伏屍萬計。
上天,似乎也與大宋作對,當曹友聞轉戰至蒙古軍大寨,迫使闊端躲進了探馬赤軍營寨,不想竟下起了大雨。
蜀川將士身穿的綿甲,抵抗刀槍相當不錯,卻最怕見水,一旦被水浸透,防禦功能盡失。便是如此,禦前諸軍將士的戰鬥力仍是非常恐怖,近戰中把那些蒙古軍打的抬不起頭。
天公不作美又遭不美事,汪世顯自大安率軍前來救援,把曹友聞部進攻硬生生遏製。
冷靜下來的闊端,在汪世顯的建議下,采用蒙古軍經典戰術,馬軍分為百隊,向禦前兵馬輪番馳突。曹友聞兵力不支,撤退過程中中流矢,下馬步戰而死。曹友萬、劉孝全率殘兵五百餘人退入卻不見趙彥呐援軍,城中無糧,突圍至龍門全部戰死。
李易對戰事心知肚明,卻不得不由衷悲傷,曆史的一幕,終於無可奈何地展開。一切,隻能從頭做起,沒有最終目的,因為尚未開始。
次日,大帳中的爭論非常激烈,兄弟之間也產生巨大的分歧,以至於麵紅耳赤。
李易神情有些尷尬,不是以之間觸案,葉知秋坐在一旁,老神常在,看不清所想所思。
“老六,絕不可以歸附虜人,咱們拚了那麼久,還有關山險峻可依仗。”呼延信態度雖溫和卻很堅決。
“大兄說的是,大不了一死,拚他幾個夠本,我可不做辱沒祖宗之事。”吳天佑幾乎是喊出來,兩個眼珠子幾乎爆出,仿佛跟誰有不共戴天大仇。
王孝仁瞥了眼李易,別樣一味地道:“老六,虜人狡詐,曹太尉雖南下,卻不一定如布帛上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