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間,李易似有所悟,急忙還禮,沉聲道:“三將軍率直,在下自愧不如。”
“公事能忍人所不能忍,在下真是區區莽夫,行事全憑表象,想想卻是很後悔。”說著話的時候,曹友涼笑了,笑的很真誠,那真摯的目光落在李易身上,又道:“用我的死,增添公事勝算,不虧,不虧了。”
李易總算明白了,斷定必是葉知秋緣故,心下不吝感慨,不過他也萬般無奈,無論是取信於蒙古人,還是為了他在軍中威望,曹友涼和上官平必死無疑。
因為他們做的太過分了,鬧騰出來的動靜太大,不給於最嚴厲的懲罰不要說蒙古人懷疑,就是三軍將士也心懷陰影,連公然反叛也能活下來,恐怕為了某些“正確”的理由,不知多少人會心懷叵測,他無法承受連鎖反應的惡果,隻能快刀斬亂麻地斬斷異端思想,歎道:“可惜了三將軍!”
“能與公事相識,實乃人生一大快意,在下還要去告慰大兄,王師克捷之日,還請勿忘相告。”曹友涼淡淡地道,口吻透出輕鬆的快慰。
“不滅豬羊,誓不為人。”麵對曹友涼坦誠的笑,李易眼眶暈紅,鄭重地一揖到地,淚水,慢慢流下。
上官平平靜地看著李易,嘴角洋溢著真摯地笑容。
十月七日,拱辰軍全軍出山歸降蒙古,全軍兵額六千五百人。
殘酷的戰事,拱辰軍兵員不降反增,也是出於李易的算計。拱辰軍馬軍幾乎沒有傷亡,步軍損失較大,僅餘四千人左右,歸附蒙古勢力太小不行,他把簽發的壯丁,選擇精壯者編練入軍,雖說不如蒙古漢軍的規模,卻也達到探馬赤軍標準,至少能夠編製成為萬戶。
他和蒙古人達成的協議,留下流民也屬於蒙古之治下屬民,開墾山裏山外土地,並指定百餘壯丁為土兵負責治安。
拱辰軍馬匹甚多,馬軍三千餘人人有馬甚至雙馬,新加入的壯丁,也有騾馬和賽驢,裝備精良程度,連山外蒙古軍將士也為之羨慕不已,他們可不是純正的蒙古族人,大多是色目或者是漢人。
如今,已即將進入十月中旬,蒙古軍正對蜀川發動猛烈攻勢,李易心急如焚,不斷催促各部加快行程,以至於蒙古使臣說笑道:“萬戶長何必匆忙,大王並未給限期。”
李易半真半假,似是貪婪地道:“蜀川曆來富庶,財帛不計其數,被別人趕先,恐怕連湯也喝不上。”
蒙古使臣大笑了之,連連表示理解。
四天時間,成州萬戶(原拱辰軍)主力過了沔州進入大安,來到闊端的營地。如今,闊端的營地以在陽平南,蒙古軍正猛攻利州。
李易一路走、一路看,道路上蒙古軍紛紛攘攘,不斷南下,其軍容之盛,令人歎為觀止,數十萬大軍果名副其實。
不覺間,他的心情很沉重,感覺肩上的壓力極沉極重,甚至生出能否戰勝蒙古的錯覺。
闊端的營地,蒙古軍精兵雲集,有蒙古族的馬軍,也有色目人組成的探馬赤軍,為數達萬人之上。
李易前來拜見闊端,並未有大軍跟隨,僅葉開率六名衛士,可以說是相當冒險。如果,一個不留意或是惹起闊端不悅,都可能被隨意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