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很滿意地笑了,輕蔑地道:“塔海氣勢洶洶,趙家朝廷又豈能坐以待斃?從官塘上看,孟珙、杜家父子都是俊傑,他們豈能讓虜人得逞,學士把握時機,或可一舉收複全川。”
李易沉吟不語,不能不承認葉知秋看的很遠,曆史上塔海指揮的蒙古軍,真的再次席卷蜀川,殺的血雨腥風,汪世顯部真的打通夔州路,蒙古軍進入京西南威逼荊湖北路,給宋軍沿江防線造成極大影響,甚至深入到黃州,那場戰爭給大宋行朝造成極大的震撼,要不是孟珙的力挽狂瀾,估計也沒有餘階的山城防禦體係了。
如今,曆史已有所不同,蒙古軍不會再進入西川屠殺,但夔州路的壓力更大,也是他的大好機會。
“忠孝軍一群烏合之眾,卻人多勢眾頗具戰力,學士親自掌控戰事進度,待他們交戰坐收漁人之利。”葉知秋的意圖很無恥,卻又無可厚非,畢竟在戰爭中你能獲取勝利,那邊是你的本事。打了敗仗任你再有理由也是白搭,曆史永遠不會垂憐失敗者,最多就是某些別有用心的末流學者,或是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目的,或是為了錢財沽名釣譽,才為這些失敗者正名翻案。
李易知道葉知秋所圖,對待趙宋不是尋常的不順眼,卻認真聽他計策,不過當務之急是臥榻之旁的烏赤溫,不除掉這個隱患一切無從談起。
“各部先行開赴果州前線,待我把烏赤溫處理掉,再連夜奔赴軍中,還望先生先行去軍中坐鎮。”
“如此甚好。”葉知秋知道李易的謀劃,自然是欣然同意,區區烏赤溫反掌就能滅掉,他絲毫不擔心策劃會有閃失。
城外
葉開所部營寨中一片繁忙,將士們紛紛準備行裝,那些名義上的那可兒,此時也紛紛領取甲仗被編入營隊。應該說是背嵬軍整裝待發,對外自然是宣稱第一千戶隊,正軍一千三百雙馬騎兵,另有那可兒兩千五百餘人,整裝就有近四千人,是人人配有戰馬的絕對主力,連那可兒也有馬匹配備,甚至半數人還各自管理三匹騾馬,負責行軍物質的運送。
該部營寨角落裏,兩名士卒橫眉豎眼,正在大罵一名那可兒,氣焰相當的囂張。
“劉三黑,你這廝不要以為轉了軍兵,就底氣足了,在我兄弟眼中,你永遠都是一個賤民。”
“狗日的,還他媽得瑟,老子當年跟隨學士南征北戰,你不過是射陽的賤民,學士好心留了你一命,還當真了。”
那個叫劉三黑的那可兒,是射陽縣的一個平民,因戰亂流離失所,被俘獲後加入軍中,因李易隱藏實力對外宣稱隨軍那可兒。
隨軍那可兒也就是個稱呼,在軍中被當做偏軍對待,實際也是軍兵的待遇,訓練極為嚴格,軍餉供應也不遜於正軍。但是,真正有戰鬥力的那可兒,都是後期在川南招募的山民,那些來自州郡城池的人市儈氣太濃,無論是訓練還是幹活能躲就躲,引的老軍漢不滿,才有了今天這幕怒罵羞辱。
劉三黑就是一例,好吃懶做又遊手好閑,為人所不齒。幾日前曾勾結蒙古族士卒,在珠玉樓鬧事,被罰了兩月軍餉,在馬棚服役三個月,本隊士卒更是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