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忠孝軍南玥(1 / 2)

當上官昭心情沉悶出來,十月天,蜀川的夜漸有涼意,他忍不住打了個冷戰。

不經意間,卻看到葉知秋與五六名隨從,正圍坐在不遠處的篝火前,似乎在飲酒吃肉,全然沒有身在敵營的感受。

他猶豫再三,還是走了過去,二話不說找了個鋪墊拋下,坐在葉知秋身邊道:“來碗酒。”

士卒驚愕地看了看上官昭,布置是該順上還是拒絕,在葉知秋示意下,起身給他端上一碗濁酒。

上官昭一飲而盡,抹了抹嘴道:“痛快,竟是羔羊酒,你們真是好有錢啊!嗯,先生也頗有養生之道。”

葉知秋多看了眼上官昭,臉色並無太大變化,淡淡地道:“看三首領文質彬彬,倒是讀過幾年書,初窺府院門徑。”

話有些無理,若放在那些老學究那,早就拍案而起怒於之爭辯,府院門徑那就是說還當不得發解,讀書的底子太薄了,上官昭卻毫不在意,淡淡笑道:“是讀過幾年書,要不是兵荒馬亂,或許要去發解碰碰運氣。”

“看三首領風塵,恐遭遇非常。”葉知秋語氣軟了兩分,戰場上好脾氣的人可不多。

上官昭嗬嗬一笑,頗為通達地道:“算是吧!若不是李易,可能會在金水縣平平安安,也有可能早就爛到地裏。”

葉知秋眉頭微蹙,頗有幾分興致地道:“原來如此,看來金水縣的貴人果真是你。”

“哦,貴人,實不敢當。”上官昭搖了搖頭正色道。

葉知秋波瀾不驚,淡淡地道:“學士聞闊端破成@都,單騎西行欲救合城父老,金水縣遇到阻礙險些遇難。為趕時間不得不跨馬加鞭,待大勢已定去尋你兄妹,卻已無可奈何!每每引為遺憾。”

“原來如此,可惜他走錯路了!”上官昭歎了口氣,似乎有著無限的惋惜。

葉知秋深深看了眼上官昭,玩味地道:“世間賢者有幾許?是是非非,眾說紛紜,不過是庸人自擾。說忠奸、道家國,何為忠奸?何為背叛家國?”

上官昭愣了愣,卻不自該怎樣去評論,有感葉知秋寓意,隨口道:“願聞其詳。”

“也罷,看你不似那正坐的虛偽之人,便於你說上一二。”葉知秋不顧上官昭尷尬,玩味地笑道:“忠奸存於悠悠眾口,現於清流史書,何為忠何謂奸?大忠若奸,大奸若忠,正如陰陽相輔,萬事無絕對。昔日武穆擁兵十萬,為天下矚目,是為大忠,然國朝南渡,百業草創,武穆逐步問內宮事,如放任縱容,最終是何局麵?”

“忠獻公遷就北虜,為士人所詬病,豈知他亦是暗中經營山東、河北地,此為忠還是奸?”

“別的不說,背叛家國又有何妨,區區一家、區區一國,豈能比論天下。”

上官昭吸了口涼氣,如重錘擊頂垂首思索,葉知秋說的很有道理,世間事其實能簡單來說的,似乎李易投奔蒙古人,裏麵也有許多隱情?他的目光逐漸炙熱起來。

卻說,蒙麵女子暫回到自己帳篷,迎麵一名小婢迎來,笑吟吟地道:“五姐,今個怎麼,回來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