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懇談(1 / 2)

李慕白被李易說的心中火熱,不錯,苟活亂世不如奮起一搏。最好的人生莫過於生逢盛世,但亂世何嚐不是機遇,讓真正人才顯露崢嶸的時代,他有雄心更有壯誌,卻鬱鬱不得誌,大宋朝廷幾乎死水一潭,他對前途幾乎絕望,卻不想幸運地遇到了李易,或許是人生際遇的轉折。

當即,欣喜地笑道:“子明說的有理,此正是我輩大有為時。”

“大作為?”李易眸子中閃過一抹不屑,道:“可惜,朝廷能有幾人敢奮起一搏,恐怕十年後,更是一潭死水。”

李慕白對於李易論斷有幾分認可,他何嚐不是對朝廷暮氣沉沉深惡痛絕,目光變地端重,道:“蜀川能有子明,真是千萬生民大幸,亦是朝廷之幸。”

李易雙目閃過一抹異樣,道:“子清可知,我有多少馬軍?”

李慕白一怔,知李易意思,當下道:“子明眼光獨到,與虜人比拚,要的是一支精銳馬軍,而非朝野引以為豪的禦前忠衛軍。前唐之所以開疆擴土,便是有馬,柴世宗與國朝太祖亦有西北供應軍馬,方才變薊北十六州為十三州,太祖在世契丹不敢南下。而今處處防禦,處處挨打,戰則一片荒蕪,退亦無路可退。”

“子圭兄一針見血,雖稍有不到之處,辛辣卻正中時弊!”李易點了點頭。

李慕白一怔,不想洋洋大論在李易口中,還是稍有不到之處,不禁愕然,道:“願聽高論。”

“哪有什麼高論,當年我在成州,通過襲擊戰組建第一支馬軍,而後積少成多,在蜀川作戰其間,不斷選拔可戰之人,撥出馬匹訓練,並向蒙古人請調撥戰馬,方有上萬馬軍。在反戈一擊中,得戰馬數萬,正分批增添馬軍勁卒。”

話聲稍頓,李易似乎在考慮,沉吟片刻才道:“可惜,南方士卒不善騎射,馬軍戰力並不理想,索性流民中有隴右,秦鳳人,倒也差強人意。”

當然,他沒有再細說,對於李慕白這等睿智之士,一葉知秋,說的太通透反而沒意思,自己領悟才能回味無窮。

李慕白稍加沉吟,明白李易以馬入題,直接點出南北優劣所在,當真磅礴大氣。什麼綜合國力,什麼保家衛國,什麼舉國奮戰,在來去如風的騎兵麵前,都是浮雲。人家不占領你的土地,專門搞破壞,殺殺人,搶掠財富,幾年工夫就把你搞的國力疲憊,民生不堪,還談什麼綜合國力強大,這不扯淡嘛!

“蜀川,能否頂住虜人再次南下?”

李易有點驚訝地看了眼李慕白,不想他從具體點題,李慕白竟想到三步之外,不禁道:“以當前形勢來看,但需以沔州為中心,從成州到興元府,形成第一線山城堡寨防禦,再以劍閣為二線,保持一支強大兵力,應該不是太難。”

話雖如此,時間倉促,做起來千難萬難,不要說能相互支援的連環堡寨,他在戰略上也不願采取防禦態勢。

困守一隅,終非長久之計。

“既然能守住,就是說有充裕時間進行反擊,待虜人氣竭,若朝廷從京湖、淮西北上,子明沿秦鳳進取,一戰可定中原、關中。”李慕白目光熱切,有幾分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