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縣城西很遠處,忠孝軍的某處營寨外。
葉知秋一身儒服,絲巾盤發,手搖泥金扇,笑眯眯地看著上官昭,溫聲道:“還是總管高義,我軍此番借營寨駐紮,也就一二日便要北上出擊。”
原來,葉知秋與李易在戰前商議,鑒於大安那場血戰,完全是戰術上和士氣上的較量,他完全沒必要留在戰場上。對他而言最大的敵人不是蒙古人,而是虎視眈眈的孟珙。
所以,他親自前往定軍山,節製部分雲騎軍及閬州都統製司左軍三千餘精銳步跋,密切監控孟珙動向,做好兩手準備。李易的戰事不利,他便率軍直撲雞冠隘,拖延蒙古軍主力,為李易重新修整爭取時間。
一切順利,李易兵出興元府,他以監控蒙古軍馬隊為理由,把部隊拉出定軍山,配合李易對南鄭縣發動襲擊,解除守軍武裝控製孟珙,這是他們既定的方略。
當李易率軍進入興元府紮下大寨,他便率軍出山,向南鄭縣城迂回挺進,不過進度不快更不是直線,稍偏點位置到達忠孝軍防禦營地,卻心念微動,率步軍部隊停了下來,請上官昭勻出兩座營寨。
上官昭也挺仗義,二話不說把最東麵的營寨讓了出來,並提供一批上好的軍糧,做的讓人無話可說,連葉知秋此等清高之人,也暗暗點頭,暗道這小子是個人才。
“虜人新敗,已是驚恐之鳥不足畏懼,可惜我忠孝軍營寨甚小,戰後破敗不堪,難以容納數千壯士。”上官昭笑咪咪地,態度相當溫和。
葉知秋越發讚賞上官昭,言談謙虛,彬彬有禮,且藏鋒不露,他心下閃過一道招攬之心,如能利用李易與上官昭關係,讓對方徹底歸附,當為一件美事。
從上官昭用兵進退,做事為人來看,雖稍有青澀卻進退得體,就算無法和王柏相提並論,卻比如葉開等猛將不可同日而語,假以時日不難成為獨當方麵的大帥。
上官昭頗為知味,並沒有打擾葉知秋,當然也有不做深談的意思,聊了幾句不鹹不淡的話,方才起身告退。
“先生,上官昭戒心頗重,不可不防啊!”
一直笑容可掬的張東出身背嵬軍,乃李易原從班底的舊部,當年是軍中使臣,短短數年成為雲騎軍統領,王柏奉命如沔州節製戰區,主力隨之北上備戰,他實際成為雲騎軍軍司駐紮興元府的最高長官,正是意氣風發之際。
葉知秋回到座位上盤膝而坐,淡淡地瞥了眼張東,在他心目中,張東算是一員合格的將領,從指揮才幹上看屬中上流,蜀川大軍的擴編讓這廝成為軍統領,眼看另外三大都統製司擴充,軍統製官是少不了了,態度上也有幾分和善。
他是有些目中無人,卻因人而異,對於能看上眼的才俊之士,自然是彬彬有禮頗為客氣,至少有著有意無意的籠絡。
“無需擔憂,有三千漢州軍在此,忠孝軍翻不起大浪。”葉知秋興趣斑斕,忠孝軍暫時不入他眼界。
不過,他做事雖不拘一格,內裏卻謹慎萬分,前來忠孝軍借營寨,便要把三千漢州軍步跋放在此地,未得便是以防萬一。一旦有變,上官昭有異動,這些步軍將以營寨為依托,死死拖住忠孝軍主力,為他們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