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新的計劃(1 / 2)

“先生心意我自然明白,隻是我們機會能有多少!”李易想想就不覺得有太大機會,畢竟大宋行朝是龐然大物,在防備蒙古人得利情況下,真心是不好打的。

“趙昀小兒實在不堪,若仍用朝廷那幾位,定然和虜人達成妥協,到時候學士境地必然更加困窘。”葉知秋目光中閃過深深地不屑,繼而正色道:“我所慮者是史嵩之,此人頗多謀略,若建策采取懷柔,雖無礙大局卻也平添諸多麻煩,隻要讓這廝不作他想,就算是孟珙又能怎樣?”

史嵩之?李易對這位曆史上重要人物,並不怎麼太了解,卻不妨礙他的謹慎,孟珙、餘階、呂文德等大批名將,都是史嵩之培養的,能夠得到那麼多名將尊敬的人,輕視此人純屬找死。

不過,葉知秋輕蔑孟珙就讓他想不明白了,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機動防禦戰大師,當下為數不多的大將,哪怕他曾經戰勝過對方,卻從不曾輕視半分,因為他心裏明白,由於蒙古人的壓力,孟珙壓根沒有放手相搏的打算,要真正排兵布陣打仗,他可能真不是人家的對手!

“史嵩之乃史彌遠史相公侄,頗多謀略更兼頗能用人,當年連蜀川也要受其影響,一旦此人上位,學士卻不可不防。”葉知秋的神色少有地凝重,顯然對史嵩之有所忌憚。

李易輕輕頷首,連趙彥呐也受到影響,可見史嵩之的才略,此人果真是主政方麵的帥才,斷不能等閑視之,當下謹慎地道:“無論史嵩之還是其他人,隻要能穩住朝廷,給我幾年時間,我都要感謝他。”

“學士,難道不怕朝廷拉攏士人?”葉知秋一臉玩味,顯然看透李易以退為進的把戲,順勢把他的弱點點出來。

李易頗為頗為尷尬地笑了,固然能吸引部分讀書人投奔,也有不少真才實學者,隻是對於正統的讀書人而言,大宋行朝的確有著絕大的魅力,蜀川絕非他們真正所向,隻能輕蔑地笑道:“怕,難道能解決問題?”頓了頓,正色道:“如今,不穩固內部和北方,萬事都不能說起。”

葉知秋明白李易下決心的先決條件,不過是擔心內外環境,當下不在意地道:“闊端再次上任,不過是老生常談,利州兩路固若金湯。至於內部的那些跳梁小醜,殺都把他們殺怕了,還能有何顧忌?”

“利州兩路保持多少力量?”李易問到了關鍵點,兩線用兵的確是兵家大忌,不容他不做好萬全準備,要真是他率軍在東方打仗,北方被蒙古人破了,那樂子可就大了。

“三萬人足夠了,不過要留雲騎軍三千,雲翼軍全軍方可保全。”葉知秋斬釘截鐵地道。

李易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有呼延信、陳敏等人坐鎮,雲翼軍萬人作為主力,有五六千人為預備隊,利州兩路外圍各處關堡據點萬餘人分散據守,鞏州地區以三千雲騎軍為核心,利用當地資源逐漸馬軍,能夠組成上萬人的隊伍,相互為依托是可以暫時防禦蒙古軍猛攻的。陳敏算是個關鍵性人物,王柏調離戰線隻能用他守禦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