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自毀長城(1 / 2)

就在李易主動示好沒幾天,蒙古人的行動緩慢不堪時,

知寧國府杜範首先發起,他是諫官出身,已兩任禦史台監察禦史,在入京述職時,當朝進諫:“陛下外有好諫之名,內有拒諫之實,天下豈有虛名可以蓋實哉?”

這是幹什麼?那是公開指責趙昀是個虛偽的兩麵派,這還了得?也就是大宋養士,趙昀臉麵再掛不住,隻能硬生生地忍下來,先不說隻能在肚子裏慰問杜範的女性先輩,麵上還得溫言解釋。

杜範絕對是合格的禦史,絕不啻於把吐沫星子,噴了皇帝一臉的老包,他根據當下形勢指出幹旱,歉收,天下生民連飯都吃不上,紙幣貶值嚴重,物價一天一個樣,連行在臨安內外都遍布饑民,餓死在路上的不計其數,成群結隊的強盜,都公然白天在城門劫掠。

蒙古人更是剽悍善戰,京湖南路,兩淮都被洗劫一空,蜀川也不被朝廷掌握,那些地方節臣製造假情報欺騙朝廷,妄圖得到更大的權力,矛頭直指史嵩之。

最厲害的殺手鐧,直接砸在史嵩之頭上,他的槍口對準了史嵩之伯父史彌遠,說史彌遠陽進妾婦之小忠,陰竊君人之大柄,以聲色玩好內蠱陛下之心術,而廢置生殺,一切惟其意之欲為,以致紀綱陵遲,風俗頹靡,軍政不修,邊備廢缺,凡今日之內憂外患,皆權相三十年釀成之。

讓史嵩之總攬三省樞密之印,政令不出自中樞,不出自陛下,隻他史嵩之一個人說了算,這足以蠱惑天子、蠱惑天下,實在是應該罷黜的小人。

趙昀一下子被打動了,這話恰好擊打在他的軟肋上,史彌遠專權三十年,現在史嵩之又獨當大任,哪裏還有趙家天下?更何況,史嵩之堅持認為李易退卻並非好事,應該針鋒相對予以鏟除,這就讓他非常的不舒坦。

他立即升杜範為吏部侍郎兼侍講,走出了第一步。七月份又下了罪己詔,升杜範為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是很玩味的職務,責起草詔書,史嵩之雖可以總攬軍國重事,可命令還是要形成公文,偏偏要杜範擔當職事,這不明擺著狗扯羊皮閑扯淡嘛!就算你宰相,哦左右丞相再牛叉,人家中書舍人和門下給事中,說不鳥你就不鳥人,該不草詔就不,該封駁的就封。

史嵩之本要大展手腳,製定對內安撫地方,發展農商,對外奪取蜀川,穩住防線策略。卻不想平地風起,趙昀給他安置了個杜範,當真鬱悶不已,銳氣頓時滅了大半。

關鍵是時間,朝廷的君臣不合矛盾激化,給予李易充分的時間,那就是無限的可能。

李易和葉知秋並沒有采取召集商議的方式,而是以官塘形式讓各大都統製司給出意見,效率是非常快的,他們無外乎是讚同和不讚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不出一個月就彙集了大家的意見,無論怎樣來說,大多數人都是讚同,當然李易給出的名目相當的響亮,那就是清君側、振國威,也讓眾人內心深處不是那麼的抵觸,沒有明確表態的人,也給予充分的說明,不外乎外患即將來臨,不宜大動幹戈等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