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冊著名的鄂州防禦戰總算是結束,李易率十餘萬大軍奮戰兩個月不克,被迫撤圍而去,損失也相當的慘重。
此戰,是李易東征以來首次未勝之戰,戰死將士接近兩萬人,江夏城內外屍骨累累,被遺棄的各種器械不計其數,宋軍則士氣大振,蜀川大軍並非不可戰勝,孟珙領導他們再次取得輝煌。
撤退到江陵的蜀川大軍,相對來說比較低迷,李易遭遇人生的低穀期,各種不測詭異接踵而來。
此戰是主動撤圍不假,孟珙也沒有力量追擊,他所部的傷亡也是極其慘重,隻是蜀川大軍戰無不勝的名聲受損,這是不爭的事實。
要說軍事上稍稍受挫,其實也沒有大不了的,死傷大多是番軍和生軍,主力老兵並無太大損失,依舊有強悍的戰力,保持相當的攻擊能力,也掌握這戰略主動權。
不過,某些人可不這樣去看,在他們看來不可一世的李易失敗了,就應該落井下石,趁機把對方趕下台。
當消息傳到四川各路,市麵上還流傳李易戰敗,是運道走到了頭,朝廷大軍不日就會入川,反正是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各軍州的氣氛遽然緊張,成@都府的形勢最甚,讓南玥和李慕白擔憂不已,生怕不軌之人鋌而走險。
此時,南玥和宮素素都已經生產,南玥的是個男娃,宮素素的是女孩,為了不讓她們產生憂慮,許妙娘拜托李慕白、許傑周全,以免出現大亂子,甚至製定非常時保護她們撤到潼川府的計劃,可見城內外形勢多麼緊張。
好在李慕白算是盡職盡責,盡可能維係可以團結的力量,把矛盾盡可能淡化,或者說是推遲矛盾的爆發時間,為李易爭取到最大限度的時間。
李易也沒有閑著,退到了江陵府就暫時沒有動靜,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動作,在外界驚疑的眼光中陷入沉默。
孟珙卻非常清楚李易的可怕,更明白蜀川大軍的恐怖,源源不斷的生軍開赴前線,對方的兵力應該超過二十萬,尤其是戰馬達到六萬匹,光是最精銳的雙馬馬軍,就達到了萬五千人,絕不是他能隨意打壓的,也就抓緊調兵遣將積蓄力量。
荊山賊張岩相當出名,是盤踞在襄陽南部荊山的盜匪,相傳這廝是襄陽的讀書人,平素喜歡騎射槍棒,發生南北軍火並時,家小盡數死在亂軍中,他奮起斬殺五六人奪路而去。
當蒙古軍大舉南征就收羅幾十人,奪去了蒙古軍的戰馬,縱橫京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很快彙集敗兵和流民上萬,當孟珙率軍逐漸收複兩路,他已經發展到十七座山寨,數萬甲兵和十餘萬生民,占據荊山甚至到了房山,號稱荊山軍。
孟珙幾次招撫未果,卻因備戰蒙古軍屢屢南下,更兼要收複蜀川,沒有餘力前去剿滅。更何況,張岩並不主動侵擾大宋官兵,反倒是每次都出擊蒙古軍,對京湖戰場倒成了莫大的助力,這次王柏以馬軍發動的上漳水之戰,要不是忌憚張岩的荊山軍,恐怕兩萬宋軍必被他殺的片甲不留。
李易和孟珙陷入了對持,蒙古軍又威懾襄陽守軍,導致整個京湖北路十萬大軍無法南下,張岩的荊山軍凸顯出來,當兩軍處於相持狀態,荊山軍的作用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