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康府黃天蕩和清流水之戰的結束,宋軍江右主力被徹底打垮,連孟珙也被俘虜,孟瑛率數千殘兵逃脫,已經無關大局作何,蜀川大軍威名大震,臨安府陷入了恐慌,城內開始實行宵禁,不少的富戶紛紛裹挾家私要跑。
那些朝廷的大臣慌亂起來,真沒想到李易會突然冒險東進,那麼快的速度達到了江右,孟珙還沒徹底打敗了,大家真是沒了主張,趙昀龍顏大怒也沒有辦法,朝廷精銳在建康府損失殆盡,拿什麼來抵抗氣勢如虹的蜀川大軍。
更可恨的是,不少率臣和大將竟然按兵不動,顯然是忌憚李易的力量,更有可能是坐觀成敗再抉擇。
這個時候,很多事情說不明道不白,有實力的人紛紛擁兵自保,希望能看清形勢再做決斷,也好保住自家富貴前程。
畢竟,如今不是高宗皇帝南遷時代,士大夫不忘朝廷恩典,武將也是秉承皇恩,還是裹足不前的多些!
李易自然是抵達了臨安,十餘萬大軍在城外列寨,梅殷率領軍大軍過臨安縣打下富陽,直奔蕭山縣西興鎮下寨,把臨安府南部截斷,外圍掃蕩相當的順利。
臨安外圍的宋軍,簡直如同驚弓之鳥,根本就不敢稍有抵抗,接觸不是投降就是潰散。
就在李易挺進臨安府的同時,收到了來自蜀川的官塘,隨著闊端不斷地強攻,洋州的忠孝軍嘩變,蒙古軍是突入了大安,越過雞冠隘攻伐興元府,形勢是相當危急的。
呼延信傳檄各處堡寨死守,頻頻出擊偷襲蒙古軍糧道,吳天佑也在劍閣會兵三萬,北出利州綿穀縣挫敗三千蒙古軍前鋒,堪堪刹住對方南下的勢頭。
兩軍在大安、興元府連戰七場互有勝敗,卻無法迫使闊端、塔海撤退,悍將八都魯拿下西縣,顯得氣勢洶洶,蜀川大軍似乎無法把他們趕出去。
危急時刻,陳敏展現出絕世名將的風範,彙集五千騎奔襲成紀縣,讓蒙古軍措不及防,他們實在不能理解,己方主力都進入大安了,對方竟然敢把主力拉到外線,就算你拿下成紀縣又能如何?關鍵還要看大安的成敗。
不過,陳敏並沒有遵循認定常識判斷,在拿下成紀縣之後,直奔鳳翔火燒蒙古軍糧草,斬殺四千餘人,之後轉戰二十餘縣,專門燒殺劫掠,破了多處糧草囤積地,造成前線蒙古軍陷入缺糧尷尬境地。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誰也不曾想到,陳敏會以五千馬軍孤軍深入,比李易還要膽大包天。
呼延信、吳天佑等人自然抓住機會,彙集數萬人反撲,在陽平連敗闊端和塔海,斬殺悍將八都魯,蒙古軍實在支撐不住,不得不從沔州北退。
八都魯的陣亡震動整個蒙古軍,這可是正兒八經的萬戶長,絕非那些漢軍萬戶,更何況是軍著名的勇士,蒙古人士氣頓時落了下來。
至於那些造成防線失控的洋州忠孝軍,遭到呼延信的殘酷屠殺,幾乎被斬殺殆盡,並非是李易所關心的,既然上官昭戰沒,他自然會照顧上官巧,叛軍無論是什麼理由,都不會得到原諒,現在最重要的是臨安。
臨安作為大宋行朝百年的行在,經過不斷地擴建加固,那是相當的堅固完善,強攻的話恐怕沒那麼容易。萬一被拖的師老城下,突襲造成的震撼性效果將大打折扣,各地的勤王大軍不然會抵達,屆時他的處境可就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