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丘趕緊接過來。
“這張紙上,有三十個方子名。”
牛聖醫張口說道:“今天要考核的內容是,你按照這三十個方子,自己挑選個稱量出每一個方子的黃金配比,然後自己動手煎煮,一切就按照《本草綱目》的記載來吧。”
方丘一聽,當即了然的點點頭。
很顯然。
牛聖醫今天出的題目,是要考察自己對藥方的記憶,以及煎煮藥材的實力。
輕輕吸了口氣。
方丘看向紙張上記載的第一個藥方。
茵陳湯。
看到這個藥方名,方丘腦中立刻就浮現出了這個藥方的內容:茵陳、山梔、柴胡、黃柏(蜜灸)、黃芩、升麻、龍膽草各半兩,大黃(炒)一兩。
“藥材我都給你準備好了,就在材料室裏。”
牛聖醫張口,說道:“你現在可以去把所有藥材全部搬出來。”
“好。”
方丘了然的點點頭,轉身走進材料室。
進去一看。
材料室裏果然準備好了各種中藥,每一種都是一大包,一共有數十種,比昨天還多出很多。
看起來,牛聖醫為了今天的考核,也是極為用心的。
沒有遲疑。
方丘直接動手,一手一包,把藥材提出去。
對方丘來說,這種力氣活並不算什麼,反而把這些藥材全部提出來之後,還能為他在配伍藥材和煎煮藥汁的時候,多節省一些時間。
一旁。
牛聖醫在茶桌前坐下來,又開始清洗茶具,看起來比昨天還要悠閑。
沒一會兒。
方丘就把所有的藥材,全部都從材料室裏取了出來。
然後,正是開始進行第一個藥方的配伍和煎煮。
“茵陳,山梔……”
方丘隨手拿起一個專門用來稱量藥材的小型杆秤,每念到一味藥材的時候,就走到那一味藥材所在的地方,然後從中取出大概的亮,放入到小型杆秤中,仔細的稱量起來。
稱好,放到一張黃紙上,然後稱量下一位藥材。
沒多久。
方丘就把茵陳湯所需要的藥材,按照方子的定量,全部稱量了出來。
沒有放下。
稱量出來之後,方丘立刻朝著事先準備好瓷質藥罐走過去,準備直接開始煎藥。
茶桌前。
牛聖醫麵帶微笑的看著方丘的一舉一動,什麼話也不說。
站在藥罐邊。
方丘先把配伍好的藥放下,然後在旁邊的爐中生火。
生好火之後,方丘才正式開始煎煮。
藥物的建築方法與臨床藥效關係密切,一直以來都為曆代醫家所重視。
在《傷寒論》中語言比較劍蓮,但是在煎煮法上卻濃墨重彩,可見張仲景對煎煮法的重視。
各種藥劑的煎煮方法都不盡相同。
此時,握在方丘手中的茵陳湯最合適的煎煮方法就是先下入煎法。
方丘清楚的記得。
在《傷寒論》中,使用劫鏢發汗峻藥十,常常用先煎去沫之法。
利用這種方法來煎煮,可以消散其升散溫燥之氣,以防過汗亡陽,又可暖辛溫峻烈之性,以免藥後心煩。
方丘動
手。
先把茵陳放入藥罐中煎煮,然後去沫,然後再放入其他方輔助藥物,繼續煎煮。
一旁。
看到方丘煎煮茵陳湯的方法,牛聖醫微笑著滿意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