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邀請(1 / 2)

當天晚上,許貫忠和蕭嘉穗一行人就在這家酒樓住了下來,正好李瑾包下的客房還有不少房間空著。之後的幾天,徐寧和張順的母親繼續接受安道全的治療,李瑾等人則是在李俊三人的引領下好好感受建康這座六朝古都的風物。

李俊三人在浩蕩的楊子江上往來縱橫,建康府也來過不少次,對山川地理都比較熟悉,在他們三人的帶領下,李瑾幾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屬於這六朝王都所獨有的氣息。

這一日,李瑾一行人出了城,登上東麵的鍾山(紫金山)。鍾山主峰海拔四百五十米,周圍約三十公裏,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花了小半天登上山頂之後,李瑾等人遠眺西麵的石頭城。

“鍾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誠哉斯言!”許貫忠感歎道。這話是諸葛亮在建安十三年出使東吳時對孫權說的。蕭嘉穗則是看著已被隋文帝下令夷為平地的建康古城遺址有所思索。

身為南梁皇室後裔,雖然年代久遠,蕭嘉穗還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一絲傷感。“是非成敗轉頭空,管你怎樣的帝王將相,生前有怎樣的蓋世功業,到頭來不過是一抔黃土而已!”蕭嘉穗看著已經覆蓋滿野草的建康宮城遺址,緩緩說道,語氣中頗有蕭瑟之感,避世之意。

李瑾卻輕笑一聲,說道:“兄長可曾讀過蘇學士的《赤壁賦》?”

蕭嘉穗點了點頭,知道李瑾聽出了自己話中的意興蕭索,在委婉地勸解自己。李瑾又接著說道:“當此之世,亂象已顯,正是我輩大好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兄長可是有些意誌消沉了。”

“一時有所感觸,倒是讓幾位兄弟見笑了。”蕭嘉穗從傷懷之中醒悟過來。

“我曾聽過一闕詞,詞中有這麼幾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兄長以為如何?”

“好氣魄!不知道是哪位大家之作?”蕭嘉穗和許貫忠都是擊節稱讚。李瑾沒有回答許貫忠的問題,轉過話頭說道:

“幾位哥哥,明人不說暗話,我李瑾是要帶著山寨的兄弟們做一番事業的,幾位哥哥可願意上山共圖大事,與天下英雄爭上一爭,也不枉來這世間走一遭。”李瑾趁此機會正式向他們發出了邀請。

李俊三人雖說在楊子江山往來縱橫,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卻也好似無根之萍,見到李瑾的時候就有加入山寨的想法,隻是李瑾沒有提出,他們也不好貿然提起,再加上經過這幾日的相處,他們也了解了李瑾的為人,和徐寧和阮小七的交往,也讓他們知道山寨中的頭領都是義氣深重,願意與兄弟共赴水火的好漢子,此時李瑾主動提起,他們三人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三人都是拱手抱拳,齊聲說道:“承蒙寨主看得起,我三人願意加入山寨!”

“好!”李瑾大喜,說道:“有三位哥哥加入,山寨水軍是如虎添翼。”

李俊三人答應入夥之後,李瑾轉向許貫忠和蕭嘉穗二人,許貫忠說道:“好你個李大郎,那天還真讓我說著了!”話是責怪的話,語氣之中卻多是調笑的意味。

“那日我已經回答過兄長的話,你應當能聽出我話中認真的意思!當日在汴河之上,我本想邀請你隨我一起,隻是當時你要考武舉,弟也以為你日後必定前途無量,加上不曾找好容身之處,所以話不曾出口,如今你中了武舉,被點為武狀元了,卻沒有一官半職,此時我再請你上山,一展平生所學,兄長願意答應嗎?”李瑾認真地說道。

“罷!罷!罷!這滿朝文武的嘴臉我已經見識過了,百姓之苦也是深有感觸,更不甘這一身所學埋入黃土堆裏,就隨你在這世間闖蕩一遭,功成名就也好,身死名滅也罷,總好過一生渾渾噩噩地過。”許貫忠說的這一番話將他自從到東京參加武舉以來的怨氣發泄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