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以戰養戰(1 / 2)

等軍士收拾完了戰場,李瑾和林衝、史進帶著人朝著自己一行人暫時的營地行去。這個臨時的營地裏戰場並不遠,即便是押送著不少步行的俘虜,小半個時辰也就走到了。

果如李瑾所說,營地裏已經冒起了炊煙,顯然是已經開始造飯了。

李瑾他們這半個月來的行徑,說起來倒是與流寇頗為相似。他們四處奔襲,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至少在外人看來就是這樣,也絕不會在同一處地方停留超過三日,遇上遼軍或是想打他們主意的盜匪,如果能吃下,他們就會吃下,若是敵人勢大,他們也不糾纏。當然,他們不會如同一般的流寇,無端騷擾良善百姓就是了。

半個月的時間,這一路轉戰下來,他們的實力非但沒有折損,反而強大了不少。

離開永清之後,到今天為止,一共十五天,李瑾他們遇上並殲滅的遼軍有兩隊,草寇土匪三夥。當場擊殺的超過八百人,生擒的更多一些,一千七百人左右。

冷兵器時代,傷亡超過三成,仍能堅持戰鬥的部隊就已經可以稱得上精銳了。畢竟是當麵刀,對麵槍的廝殺,血腥程度與大炮導彈占了大頭的現代戰爭不可同日而語,加上軍卒的個人素質問題,古代軍卒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要更大一些,不然古代戰爭史上也就不會有層出不窮的營嘯等事件。

所以李瑾他們的俘虜比例其實並不高,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李瑾他們將作惡多端草寇都給殺了,所以俘虜中遼軍的比例較高,加上在永清俘虜的遼軍,占了七成半左右,畢竟遼軍也是正規軍,作奸犯科之輩並不算太多。

即便是這樣,李瑾他們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畢竟他們真正能信得過的人手也就五百人不到。好在他們以戰養戰,糧食輜重充足,又不斷從俘虜之中補充新鮮血液,才能維持住現在的還算良好的情況。

俘虜是否自願加入?這一點李瑾並不擔心,他們現在吸納的主要是原來的草寇土匪,而非俘虜的遼軍。對草寇而言,跟誰幹不是幹?隻要能吃飽肚子就行了,畢竟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也不會走上落草為寇這條道路。殺人放火受招安,話是不錯,但也得有命活到招安的時候。何況加入李瑾他們,待遇不錯。不光能填飽肚子,遇上戰事,隻要死命向前,活下來就有豐厚的賞賜,生活可是比自己原來好多了。

也不是沒有俘虜嚐試逃跑,可是不管是在何處,李瑾總是吩咐人紮下營寨,將俘虜嚴加看管,遼軍軍官或是草寇頭目又都被摘選出來。沒了平日裏領頭的,他們又沒有兵器馬匹,看管更是嚴格,不怕死逃跑的人已經直接被送到了人生的終點去了。攏共有三五撥人嚐試逃跑,人數有多有少,但是當他們的屍體被擺在俘虜的麵前的時候,嚐試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殺雞儆猴,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遼軍俘虜中也有心眼活的,陸續開始有人加入李瑾他們的隊伍。李瑾現在還不敢完全相信他們,上陣的時候也不用他們,隻發給他們一根木棒,讓他們看家,還有信任的士卒手執利刃監督著。許貫忠做事穩妥,能文能武,現在就是由他統領這群加入的遼軍,每逢作戰的時候,就在營地留守,到目前為止,卻也沒有出現過什麼意外。

進入營地,一切事務自有手下人去處理,李瑾他們也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吩咐了幾句,三人直接進了中軍大帳。許貫忠正在帳中看著書,不時做些注釋,沈睿也坐在一張矮凳上,看著書,隻是不時往帳外看一眼,見到李瑾三人進了大帳,趕緊迎了上來,為三人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