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官衙中,因城外有逃脫了性命的士卒來報,梁山賊寇來襲,一時驚嚇了梁中書,便叫兵士傳令升帳,請聞達、李成二位都監前來商議退敵之事。
不一時,聞達、李成二將頂盔貫甲,外罩繡衫,聯袂而來。
兩位都監入了節堂,見留守相公已在上首銀交椅上坐了,看樣子已經等待了一會兒,當下趕忙行禮不迭。
請兩位都監起了身,梁中書麵有憂色。隻聽他說道:“今日請二位都監前來,隻因前頭有士卒來報,為救那盧俊義,水泊梁山大起兵馬,來犯我府城,如今離城已不過五十裏地方,因此請二位前來商議,該當如何退敵?”
聽罷梁中書之言,二將一時也有些驚訝,聞達問道:“不知梁山多少人馬來襲?”
中書相公聞言,有些尷尬。隻因他聽聞梁山人馬將要襲城,一時慌亂,卻是不曾仔細詢問,便叫人請了二位都監前來,此時隻好說道:“這個,本官乍然聽聞此消息,忙請二位前來商議,卻是還未曾來得及詢問軍情。正好二位都在此,再叫那士卒上堂當麵詢問清楚。”
報信的士卒被叫進了節堂,得了中書相公首肯,聞達、李成二人你一言,我一語,仔細詢問,所問無非是梁山來了多少人馬,馬步軍各有幾何之類。詢問完畢,將那士卒揮退,聞達說道:“恩相不必擔心,梁山人馬不過五千,府中雄兵兩萬餘眾,何必擔心?”
雖聽聞達這般說,梁中書還是有些放不下心,隻是說道:“可是梁山勢大,數退朝廷征剿,更曾打破鄆州,來犯賊寇雖隻五千,卻有四千馬軍怕是······”
聽出了梁中書話語中的擔心之意,李成便道:“往日那夥草寇不過是占了梁山泊的地利,才能躲過朝廷的征剿。當真與官軍刀槍對陣,未必如何厲害。而那鄆州之地能有幾多兵馬?豈能與我大名府相提並論?他馬軍雖多,難道還能騎馬攻城不成?梁山賊寇不知死活,敢來犯我城池,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聽了兩人這番寬慰,梁中書才將提著的心放了下來。他笑著說道:“有兩位都監領兵守護,定能保我城池萬全!這便請兩位回去點兵,準備禦敵之事吧。”
“恩相,梁山賊寇不過五千人馬,要拿下我大名府怕不是癡人說夢?要是他們見拿不下城池無望,定然退走,依末將之見,不若我們主動出兵,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將這夥賊寇捉了,與那盧俊義一道押解上東京請功。”
聽聞達說是想出城與梁山人馬野戰,梁中書當即搖了搖頭,遲疑著說道:“出城征戰,不若緊守城池,以逸待勞來得穩妥。”
李成與聞達一般心思,都想擒賊建功,以求升官揚名,便也勸道:“恩相,梁山賊子不過五千,我大名雄兵兩萬,若是隻等他們打城不利,自動退走,倒是顯得我等怯懦無能。不若主動出擊,捉拿賊匪,也好揚我等之名,還請恩相成全!”
聽自己手下兩人都是這般說法,梁中書倒是有些意動。轉念一想,若是真能竟梁山賊寇一網成擒,自己露了臉,丈人麵上也有光彩。又想起自家兩萬兵馬,戰將數員,沒道理抵不過五千草寇,這才說道:“既然二位都監都是這般說法,本官卻也不能阻撓,傷了二位建功之心。兩位這便去點將整兵,出城擒賊去吧。功成之時,我自會為二位請功。”
聞達、李成二人聞言大喜,異口同聲道:“多謝恩相成全!請恩相安坐城中,等我等捷報!”
梁中書點了點頭,對二人說道“祝二位馬到功成!”
······
聞達、李成二位都監當下離了節堂,前去營帳點將整兵,準備出征事宜。
“聞兄,出城迎戰之事,就由小弟去辦吧,兄長你還是在城中坐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