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之前說的一樣,童話故事征文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如果依舊是故事大王楊亦淼雄踞第一的寶座,那麼媒體報道的範圍就會小一些,所用的篇幅也會少一點,因為話題熱度、轟動效應不夠。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匹黑馬橫空殺出,漫畫家轉寫童話故事,僅用一周時間豪取一千二百六十八萬票,以六票的優勢戰勝故事大王,這個話題絕對能夠引起熱議,絕對足夠轟動。
所以,在征文結果出來之後媒體工作者就忙碌起來了,大媒體自不必說,宏觀概述;一些小媒體為了搏眼球和噱頭,自然對明王和楊亦淼雙方粉絲的罵戰更為關注,下了不少功夫。
因此,今天關於童話故事征文的報道是這樣的:
“第53屆童話故事征文於昨天落下帷幕,明王奪冠!”
“今年童話故事征文驚現最大黑馬,掀翻故事大王楊亦淼,以六票的優勢奪下桂冠!”
“驚!漫畫家明王參與童話故事征文,僅用一周時間奪得第一!”
“你知道嗎,此明王即彼明王,童話故事征文第一名獲得者驚人身份!”
“童話故事征文最大黑馬原來是他!”
“神話締造者——明王,再創神話,一周刷新世界觀!”
“童話故事征文,明王奪冠或有貓膩?”
“故事大王被掀翻王座,粉絲不平,雙方粉絲深夜罵戰!”
“明王的《白雪公主》奪得童話故事征文第一,是否實至名歸?”
……
這樣鋪天蓋地的報道接踵而來,閻羅國的公民們想看不到都難,那些正規的諸如童話故事征文落下帷幕,誰誰奪冠的報道,首先在大家的心中形成一個初步的輪廓。
然後後麵看到的各類花邊小道消息在這個輪廓的基礎上進行了豐富,而且因為心理作用,大家在看到明王以漫畫家的身份竟然贏得了童話故事征文、粉絲罵戰、明王的征文作品得票數可能有假等這樣的內容後更加感興趣起來,紛紛翻閱試圖了解這些事情的始末。
網絡上,網友們也三三兩兩的開始討論起來。
“看今天的新聞了沒有,那個贏得童話故事征文比賽的明王竟然還是一個漫畫家,漫畫家就算了,他竟然打敗了故事大王楊亦淼,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我也看到報道,的確讓人難以相信,術業有專攻,一個漫畫家寫的童話故事竟然比一個專門寫童話故事的人還要好,這怎麼可能,而且得票數還在一周之內就超過了楊亦淼,看起來真的有點假。”
“我也看了,不是說明王的得票是拉了票的結果嗎,摻水了。”
“說是那麼說,我看到也有報道說這是明王真實的得票結果呢!”
“聽說明王的那個作品白雪公主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故事呢,一個有爭議的故事都能奪冠?”
“誰知道,他們說爭議的反對方也投了票給這個故事呢。”
“哈?反對方也投票給這個故事,那不是自相矛盾?”
“哈哈,他們說爭議的點不同,故事是一個好故事,所以他們才投票的!”
“我倒是對這個白雪公主的故事感興趣了呢。”
“我也是,我準備把楊亦淼的故事也看一下,對比一下到底是哪個故事更勝一籌!”
……二十分鍾後!
“我看完了,你呢?”
“我也看完了!”
“怎麼樣,你覺得那個故事更勝一籌?”
“兩個故事都很不錯,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心裏似乎更偏向於白雪公主的故事!”
“哈哈,我也是,可能是白雪公主的故事更加全麵,人物更加飽滿,結局更加美滿一些吧!”
“可能吧,不過要是有我投票的話,可能我也會投明王的。”
“也就是說明王這個比賽贏得實至名歸?”
“至少我覺得是!”
……
同樣的對話還發生在很多人口中,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稱,有人讚同,有人反對,但其中絕大多數人還是認同白雪公主的故事的,所以對明王贏得童話故事征文的比賽也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