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救命藥成催命藥 無情劍遇有情人(2 / 3)

精精兒按下怒火,小心應付了幾招,驀地心生一計,肩頭微晃,辛芷姑叫道:“走乾方,用招金針度劫!”哪知精精兒忽地凝身不動,聶隱娘一劍刺空,辛芷姑要再指點,已是遲了一步,隻聽得“當”的一聲,精精兒已把聶隱娘的長劍震飛,接著“嗤”的一聲,左臂疾伸,抓裂了聶隱娘的護肩。隻要再抓進去半分,聶隱娘的琵琶骨就要給他抓裂,那時縱有多好武功,也要成為廢人了。

就在這間不容發之際,聶隱娘自份必無幸理,不料精精兒突然縮手,喝道:“偷施暗算,算得什麼好漢?”

聶隱娘驚魂未定,抬起眼來,隻見麵前突然多了一個人,聶隱娘狂喜叫道:“克邪,你來了!”話聲未了,一個清脆的聲音接著就道:“聶姐姐,我也來了!”聲到人到,史若梅也邁進了廟門。

原來段史二人,正是為著找尋聶隱娘來的。史若梅與聶隱娘姐妹情深,自從分手之後,一直放心不下,恰巧鐵摩勒也想派人送他一封親筆書信給牟世傑,作最後一次的規勸,以盡朋友之道,段克邪知道史若梅的心事,便向鐵摩勒討了這個差使,帶了史若梅同往幽州,他們還未知道聶隱娘早已到了吐穀堡私會牟世傑之事,但心想聶鋒是要統兵前往幽州平亂的,聶隱娘在父親軍中,他們遲早總可以在幽州相見。這正是一舉兩得之事。鐵摩勒本來有點害怕段克邪脾氣不好,到了幽州,可能與牟世傑鬧翻,但除段克邪之外,卻沒有第二個更適合去給牟世傑送信的人,也就隻好讓他去了。至於鐵摩勒自己,則和杜百英、辛天雄這一班人,趕回伏牛山去,處理因牟世傑而引起的綠林分裂之事。

段史二人的坐騎都是秦襄所贈的良駒,登山涉水,如履平地,這日他們來到離吐穀堡三十裏之地,碰見最先從堡中逃出的幾個潰兵,知道前麵已發生戰爭,便避開大路,抄捷徑從山道而行,經過那座破廟,聽得裏麵有金鐵交鳴的廝殺聲,又認得廟門外那兩匹駿馬,正是當日秦襄同時贈送給聶隱娘和方辟符二人的坐騎,段史二人大驚,立即下馬,趕忙進廟看個究竟。

但精精兒一聽來人的衣襟帶風之聲,已知來的是個高手,決不在自己之下。高手對敵,最怕有人在背後暗算,因此精精兒那時手指雖已觸及了聶隱娘的琵琶骨,也已來不及將它捏碎了。他一驚之下,連忙回頭,這才認出了是段克邪。

段克邪冷笑道:“誰暗算你了?哼,你在這裏欺侮受傷的女子,簡直是卑鄙無恥,還敢和我談什麼英雄,論什麼好漢?”史若梅上去將聶隱娘扶穩,聶隱娘恍如從死門關上逃了出來,這時方始知道害怕,身子軟綿綿地倒在史若梅懷中。史若梅叫道:“克邪,你把這老猢猻的琵琶骨穿了,給聶姐姐出一口氣。”

精精兒麵紅耳赤,大怒說道:“克邪,你簡直是目無尊長,我好壞總是你的師兄,你膽敢在我麵前將我辱罵!”辛芷姑笑道:“好,這可真是妙極了,精精兒,你沒碰上師兄,碰上師弟也是一樣。”段克邪則大怒道:“住口!你幾次三番要害我的性命,還想我把你當作師兄麼?”

精精兒喝道:“大膽!我是你的師兄,我就可以管教你,哪裏是真的要取你的性命了?念在你年幼無知,我也不與你一般見識,好吧,你若不服,盡可以向大師兄申訴,我去把大師兄找來。”精精兒這段話色厲內荏,所謂找空空兒評理雲雲,其實隻是掩飾逃走的借口而已。

辛芷姑冷笑道:“你不用費神去找你的大師兄了,空空兒也正在找你呢。他已與我約定,數日之後,就到這裏來的。你就陪你的師弟在這裏多留幾天吧。”

段克邪越想越氣,刷的拔劍出鞘,說道:“精精兒,虧你還有臉皮以本門弟子自居,你背叛師門,結交匪類,倒行逆施,無惡不作,師娘早已有令,令大師兄取你項上人頭,大師兄念在同門之誼,屢次手下留情,不忍將你誅戮。這些事情,你當我不知道嗎?你還敢肆口雌黃,抬出大師兄來嚇我?好,如今我看在大師兄分上,不取你的性命,你自行把武功廢了吧!”武林中有這麼一條規矩,本門叛徒,可以用“自廢武功”來表示悔罪,請免誅戮。故而段克邪如此言說。

精精兒惱羞成怒,大吼罵道:“你仗著師娘寵愛,膽敢口出狂言,哼,我精精兒即使犯了門規,要整頓門風也還輪不到你!”精金短劍揚空一閃,作勢就要向段克邪撲去,忽地一個倒縱,麵朝著段克邪,卻已反手朝著史若梅抓下,意欲乘其不備,把史若梅抓到手中,作為人質。

精精兒早已看準了史若梅所在的方向,雖然是反手抓來,卻似背後長了眼睛似的,不差毫黍,本來可以一舉成功,哪知辛芷姑老練之極,精精兒的每一個動作,也都已在她意料之中,就在精精兒短劍一揚,身形將起未起的時候,辛芷姑已看出了他的企圖,立即叫道:“史姑娘,閃開!”話猶未了,隻聽得“嗤”的一聲,史若梅的上衣被精精兒撕去了一幅,幸虧那時她已閃開一步,沒有給抓個正著。

段克邪身法何等迅捷,說時遲,那時快,精精兒第二抓還未抓下,段克邪已趕了到來。他因自己經驗不足,未提防精精兒有此一著,險些令史若梅吃了大虧,心中又氣又怒,下手再不留情,一劍就向精精兒斬去。

段克邪這一招名為“龍門疊浪”,招裏套招,式中套式,劍光四展,當真便似卷起了千重波浪一般,一重重向前推進;劍尖顫動,氣流激蕩,嗤嗤有聲!精精兒禁不住心頭一震,“相隔不過一月,這小子的功力竟爾精進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