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李超凡的履曆來看,真是亮瞎了很多人的眼:
一歲半起李明華就請來名師對他進行早教,進行全方位的智力開發,倒不是像別的父母那樣怕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而是李明華一直認為父親李智霖當年整天忙於公司發展,對自己沒怎麼太用心,導致自己智商平平。所以,對自己的大兒子,也就是未來明華集團的接班人,他就格外用心,寄予了全部的心血和期望。
李超凡三歲進的是名牌幼兒園,小學是名牌小學,中學是名牌中學,到國外學的是最熱門的商科,畢業於國外頂尖大學,響當當的文憑,比起國內的著名高校北大清華高了好幾個層次。
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帶有濃厚的倫敦本地鼻音,一句話裏總會蹦出一兩個英語單詞,惹得那些小姑娘們滿臉的崇拜。
按理說,李超凡是最合適的明華集團第三代掌門人。
真應了那句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等到李超凡從國外留學歸來,李明華這才發現,這個大兒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十足的的浪蕩公子,整天除了尋花問柳,捧那些三線女明星,就是賭博、遊戲,流連歡場,浪蕩無度,簡直是五毒俱全。
為了讓他收心,李明華特意讓他負責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可還沒到一年,這家發展勢頭很好的公司就出現了巨額虧損,瀕臨倒閉,李明華派人一查賬,才發現公司的錢款都被兒子拿去揮霍了。
開始李明華還不太在意,覺得兒子在國外呆的時間久了,難免染上一些惡習,隻要勤加管教,他就會收心。
可誰知後麵交給他管理的公司照樣一個個虧損嚴重,負責的項目不是爛尾,就是毫無進展。公司裏平時根本找不到他的人。每天不是在夜店裏,就是在去夜店的路上。
漸漸地,集團內部怨聲載道,有的老董事在董事局會議上當場指責李明華拿集團的資產給兒子練手,不負責任,搞得李明華下不來台,隻好免除了李超凡的所有職務。
李超凡沒有了公司的牽絆,更加變本加厲地泡夜店,連家都很少回了。如果那一天回家,那肯定是沒錢了,隻要拿到錢,三秒鍾不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父子倆人勢同水火,見麵就吵。
李明華才智雖然平平,但他對工作兢兢業業,最看不慣兒子對工作這種無所謂的態度。
看看兒子沉淪墮落了下去,李明華萬般灰心。
一個父親,縱是在外麵無限風光,可如果子女不成器,那在他的心裏,仍然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父親。
諾大的家業,卻無人承繼,對李明華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就在這時,女兒李蜜果從英國留學歸來,重新點燃了李明華心裏的希望。
都是自己的子女,同樣的履曆,從國外留學回來,一個成了揮霍無度的浪蕩子,而另一個卻超凡脫俗,成了集團的核心人物。
李明華是省內人,重男輕女,一直重點栽培兒子,卻對這個小女兒忽視了,等到李蜜果從英國留學歸來,往他跟前一站,他才忽然發現女兒已經長大了,氣質高雅,落落大方,行事幹練,很有女強人的風範。
跟兒子相比,女兒就像枝頭的鳳凰,兒子就像一條蛆蟲。
更讓李明華欣喜的是,女兒智商甚高,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了集團旗下操盤基金的一流操盤手。並且在集團重大決策上有獨到的見解,每每讓李明華驚喜不已。
李明華對女兒的依賴越來越重,如果一件事情沒有跟李蜜果商量,就拿到董事局會議上,他就會覺得不安心。隻有事情和女兒商量過了,征求了她的意見,他心裏就會踏實很多,在董事局會議上也就會力排眾議,縱使眾元老們持不同意見,他也會極力說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