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山外之行(三)(1 / 2)

他讓夥計多打了兩壺酒,打算閑暇時解讒。夥計沒有看到他拎酒壺離開,雙眼瞪得老大,心中嘀咕道:此人酒量未免太大了,三壺酒喝完像沒事人似的。

劉逸文離開醉仙居後,在這集市上隨意地閑逛起來。此處不愧為大楚富庶之地,如此小鎮集市商業繁榮,百業興盛,一幅安居樂業的景象。他在喧囂的人流中感受著世間百態,品味世俗的人情。直至日沉西山,他才折返道觀。

夜間道觀內十分安靜,偶有些鳥鳴蟲唱倒也愜意。師傅臨行之前賜下了一瓶“紫靈丹”,可以稍稍彌補修煉進度。往後時日尚多,暫時也不急於服用。白天嚐得美酒讓他忍不住又拿出那本靈酒古方參詳起來。要說這靈酒的釀製與凡酒有些類似,不過是酒曲、原料有些差異,工序上幾乎是大同小異。他童心大起,這次到凡俗來有不少富裕時間,正好可以試試如何釀酒。而且這原料換成了普通穀物,對他來說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倒也平淡,那些匪人也不知為何安靜下來。劉逸文的職責重在保護道觀,匪人不來生事他也樂得輕鬆。生活的節奏慢了下來,他不去想修煉之事,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凡人來體驗一番。抽空到集市上購置了一些穀物、器具就開始了他的釀酒之舉了。他邊看書邊琢磨,偶爾還沉思上片刻,更多的是拿起器具就那麼操作一番。

現在後院徹底變樣了:齋堂裏堆滿稻、梁、黍米、麥、稷等,如同一個小倉庫。廚房裏還放著些蒸熟的穀物,桌子上都是些陶罐之類的東西。齋堂旁還多出一間丈許大小的暗室,隻有一個小門,四壁無窗密不透風。內麵氣溫較高,正中間擺置著一個直徑三尺左右的簸箕,上麵放置著一些米飯。細看這些米飯之上還有些白色或淡黃色的絨毛,房間內充斥著一股奇異的芳香之氣。劉逸文仔細觀察了一番這些絨毛,還用手摸了摸感覺一下溫度,這番作為看起來似模似樣,有幾分釀酒師傅的樣子。

幾個月後,他釀製的第一批酒出來了。不過味道與自己預期的相差太大,不僅入口有酸澀之感,而且後味頗苦,讓他沮喪了好久。他靈光一閃,覺得自己這樣埋頭苦思,不如請教一下此地的釀酒大家。

翌日午時,知事閣。

華陽真人有些驚訝,這位劉仙師到觀內已經四月有餘,平日裏也沒有什麼要求。不知今日為何竟言有事請教。他本一介凡夫俗子,修仙者的事情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有什麼能讓仙人們也興趣的。

兩人分主次在廳堂內坐下,喝過小盞茶水。華陽真人開口道:“逸文今日到此不知所為何事啊?”

劉逸文不好意思笑道:“此事是師侄閑來無事弄出來的。我本人對釀酒有些興趣,於是在宅院照著書籍擺弄起來,誰知所釀之物並非美酒,就是與普通酒水相比也是遠遠不如。我曾在鎮上的醉仙居飲過一種叫‘雁泉春’的美酒,滋味相當不錯。不知真人可知此酒的來源?”

華陽真人哈哈大笑道:“原來是此事,逸文居然對此道有如此興致!道家一脈是有酒戒的,不過這‘雁泉春’我也是略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