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我是說,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邦妮臉上的緊張化為了笑意:“羅,我很願意。”
邦妮帶著坦維和我一起乘公交車回家,路上,我們提早了兩三站下車去買了魚和薯條。買好後,我們各自抱著自己的那份,手裏熱乎乎地往家走去。就如我預料的那樣,邦妮和坦維相處融洽得就像老朋友似的。
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我們能像這樣一起走回家。
自從那晚著火後,我就再也沒回過阿卡迪亞大街。離開了六周後第一次回來,走在街上,我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脫去牆壁上的藤蔓後,阿卡迪亞大街48 號看上去脆弱又毫無防備,感覺有點像卸了妝的邦妮。
我走進院子後,本能地就往通向後門的小路走,坦維也自然而然地跟在我身後。
“我想,我們直接從前門進就好。”邦妮在我們身後大聲說完,晃了晃食指上那串閃閃發亮的鑰匙。
我猛地咽了下口水。我記得自己最後一次從前門走的時候,個子還沒有信箱高。在夜色的掩護下,坦維伸手握住我的手,捏了一下。
“你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吧,”在我帶著坦維掉頭走向她的時候,邦妮聲音有些低沉地說,“房子裏還沒完全弄好。”
“我記得的,邦妮。”我說道。
邦妮緊張地笑了笑,然後把鑰匙插進了鎖裏。有那麼一小會兒,鑰匙似乎卡在了裏麵,但是隨著邦妮手指輕輕一扭,鑰匙在鎖眼裏一轉,那扇門嘎吱一聲就開了。一股剛刷完的油漆味撲麵而來,這個味道和這棟房子太不搭了。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腦海裏一瞬間閃過了許多畫麵,讓我的頭都有些疼了起來。
邦妮進去打開了燈,當我看著被照亮的門廳,發覺這還是我第一次從進門的角度看這個地方。
邦妮說得沒錯,房子裏還沒有完全整理好。牆邊還是堆著很多東西,但總體來說已經比之前少得多了;而且從門廳到廚房也騰出了一條明顯的過道,讓人可以暢通無阻地走過去。我的目光隨即落到了地毯上。
“原來是綠色的。”我輕輕地說。
“你說什麼?”邦妮問。
我笑著搖了搖頭:“沒什麼。”
當奇跡降臨在生活中時,表現出的形式和樣子都大不相同,有時候波瀾壯闊、引人注目,有時候平淡無奇、毫不起眼。
在外人眼中,這可能隻是無比平常的一幕: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以及女兒最好的朋友一起圍坐在餐桌邊,她們直接把魚和薯條放在桌子上,拆開包裝就吃了起來。
但對羅·斯諾來說,這就是她期待已久的奇跡。
在戴維·菲克林圖書的悉心幫助下,才有了這本小說的最終問世。
如果不是有這個優秀的出版社在背後給予我耐心的陪伴和鼓勵,羅的故事根本無緣和大家見麵。在這期間,我和整個出版團隊的合作都無比愉快,我每一天都在為自己能成為這個出版社的作者而充滿感恩。在這裏,我尤其要感謝我的編輯貝拉·皮爾森。無論是尋根究底地提問,還是給到我精妙絕倫的建議,或是對細節進行嚴謹入微的把控,你一直都在精益求精地幫助我把這本書寫到最好。無須多說,我一定會非常想念你的。
我還要感謝我的審稿人,羅茜·菲科林從一開始就堅定地支持我去寫羅的故事。同時我還要感謝這本書的設計圖團隊(尤其是愛麗絲·托德),他們為這個故事設計出了絕配的封麵;凱洛琳·麥格隆永遠都那麼冷靜、和藹又才華橫溢,菲爾·厄爾一直都充滿熱情,且寬容大方,而戴維·菲克林圖書的存在讓每個瞬間都充滿了歡笑。
我非常感謝我的經紀人凱瑟琳·克拉克。你一直在我寫作的路上為我保駕護航,讓我走的每一步都安全又明智;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你的支持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