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魏丞相(1 / 2)

燕蘭城作為大魏皇城占地極大,除了百姓居所、皇宮之外,還有不少的王孫貴族、王侯將相居住在這裏。皇子在成年之後便要搬出皇宮住,或是在燕蘭城中開辟一片空地作為府邸,或是封為親王得到一塊封地。一般來說,公主一直都是深居宮中,絕不會輕易拋頭露麵,比大家閨秀還要大家閨秀。但大魏長公主顧鳴煙是個例外,不但被封為“秀麗郡主”,還在江南有一塊兒封地,雖然顧鳴煙並不實際管理自己的封地。

大魏丞相劉誌的丞相府就在燕蘭城中,丞相府不甚大,甚至還沒有“悠然居”大。而且據說丞相劉誌的生活很是清苦,每頓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家中連多餘的下人都沒有,甚至很多事情都是劉誌親力親為。顧明夫因為這件事曾經特意找劉誌談過,勸劉誌過的不要如此清苦。劉誌卻回答說:“如今五國鼎立,看似平和實則暗流湧動。我大魏既有內憂,也有外患。他國騷擾,外族侵犯,我大魏還有無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身為大魏丞相怎能先天下之樂而樂呢?”顧明夫聽聞此言長歎一聲,道:“劉愛卿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朕有愧於大魏百姓啊!”自此以後,皇宮中再沒以任何理由召開過任何宴會,以往的奢華再也不曾出現在皇宮中。不止如此,顧明夫下發聖諭三年內賦稅減半,並在此期間不再增加人民徭役。

此令一下,大魏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拍手叫好,山呼陛下聖明。要知道大魏的田賦其實很重,每畝地需要交田賦四石,大魏土地肥沃,每畝地能出粟穀五石左右,除去賦稅,褪去穀殼,剩下的一旦隻餘半數。按照一個七口之家得田二十畝計算,交賦之後餘糧十石,不過一千斤左右。一千斤粟穀供七人用上一年,每人三日才得一斤米糧,隻夠稀粥果腹。如果減免一半的賦稅,百姓剩餘的餘糧幾乎是以前的一倍,如此一來百姓在這三年中就能夠吃上幹糧,讓市井中的許多慘景減少。顧明夫和劉誌的這段往事廣為流傳,成為一段佳話。

丞相府門前正停著一頂破轎,那是劉誌的坐轎。劉誌的坐轎早已破舊的不成樣子,看上去隨時都有碎掉的風險,可即使如此劉誌仍是堅持每天坐破轎上朝。劉誌曾說,“很多東西壞了沒有必要仍,修一修還能用。”,這句話完全是他自己生活的寫照。

劉誌剛剛上朝回來,此時正在兩名仆人的陪同下在院中打拳。劉誌打的既不是太極拳,也不是形意拳,而是醫家健身所用的“五禽戲”。

“五禽戲”乃古代神醫通過觀察動物習性總結出來示意人體保健養生的導引功法,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傳說古人練此功法能長壽無病,傳聞有古人練此功法一生無病,直到百歲之後才安詳離去。在古代醫療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能達到如此長壽實為不易,這也說明了這“五禽戲”的神奇。

劉誌身形時而伸展,時而翹足,時而蹲地,時而舉頭。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名優雅的舞者正在舞蹈,隻不過這個舞者是一名五十來歲的老人。

“呼……”

半個時辰過後,劉誌緩緩收工,吐出一口濁氣。劉誌此時雙目隱含神光,麵色紅潤,呼吸有力,打完一套“五禽戲”後他整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

“丞相大人,剛剛外麵有人遞來名帖。”

一個下人雙手呈上了一張紅色的名帖。

“哦?今天的訪客倒是很少啊。”

劉誌麵帶微笑,接過名帖,上麵是四皇子親信護衛的名字。

“原來是四皇子派人前來,怎麼不早點通知於我?快快請進來!算了,我親自去迎!”

劉誌數落了下人幾句,便急匆匆趕往門口開門迎接。丞相府的院門不大,隻有兩人寬,一人半高,呈墨黑色。由於許久沒有粉刷,院門已經呈現出了原本材質的顏色。

劉誌打開院門,門外隻有一人一馬。那人三十歲左右的年紀,身披紫金輕甲,頭戴赤焰火龍盔,腰係一條金獸玉麵帶,前後兩麵青銅護心鏡,腳踏藕絲步雲靴,腰佩赤龍刀,此人不是四皇子貼身護衛又是何人。

“哎呀呀!原來是風將軍,老朽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劉誌朝風將軍拱了拱手,風將軍急忙還禮。

“丞相大人這可是折煞我了,風某何德何能,讓丞相大人親自迎接。”

風將軍彎身拱手,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劉誌是四皇子的靠山,他身為四皇子的家仆,可不敢在劉誌麵前擺架子。

“風將軍快快請進,劉某家中破舊,無甚招待之物,若是招待不周還望風將軍多多包涵。”

劉誌讓開門,風將軍客氣幾句,牽起馬走了進去。

“風將軍,把馬交給我吧!”

一個下人上前從風將軍手中接過韁繩,要把馬拉到馬廄中去。

這匹馬長的著實英俊,周身赤紅,四蹄墨黑,馬頭上有一塊純白色的皮毛,皮毛中間還有一塊兒圓形的赤紅色皮毛,看上去就好像是第三隻眼睛。馬的腹部長著紅鱗,這是寶馬的特點。傳說馬也叫做旱龍,意思是陸地上的龍,為龍之遠親。腹部長有鱗片的馬乃是馬出現了返祖的現象,這樣的馬可以日行千裏,入水化龍,擁有靈性。騎此馬作戰,武將殺敵如有神助,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無人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