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兄,我服了,感謝段兄不吝賜教,讓我看到了與頂尖高手的差距。”
徐瀟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這一課他上的值,終於讓他看見了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唉!你這是做什麼!你要再這樣我可就和你翻臉了啊!”
段三扶起徐瀟,滿臉責備之意。
“我們雖然是人情關係,可也算是一起行俠仗義過了,算得上是友人。”
段三丟掉樹枝,撿起了斜倚在樹邊的長劍。
“能與段兄成為友人,我可是榮幸之至。”
徐瀟笑道,他這話出自真心,有誰不想和高手成為朋友。
“得了,我要走了,多謝你的款待。”
段三拱了拱手。
“段兄要往何處去。”
徐瀟上前一步追問道。
“去需要我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
段三又露出了那副笑容,縱深飛躍,很快便自房屋之上消失了身影。
“有緣再見。”
徐瀟看著段三消失的方向,低聲自語。
徐瀟返回酒館將馬匹遷走,隨後前往馬市將馬匹賣出,最後徒步出城,前往三城交彙的村落,返回自己的家。不隻是他的家在那裏,王雲子的家也在那,和他的家隻隔了兩條路。
“已經有近兩個月沒有回家了,家裏恐怕已經積了不少的灰。”
徐瀟想著,腳下步伐逐漸加快,直奔家中。
這裏說是村落,實則已經有了城市的雛形。由於處於三城交彙處,人口逐漸彙聚,帶動農業與商業迅速發展,這裏的村落也越來越大,越來越繁華,逐漸有集市出現。徐瀟臨走前村裏一戶人家正在籌劃建造客棧,也不知現在籌劃的如何了。
徐瀟行的很快,半個時辰後,村落已經遙遙在望。前往村莊的道路上徐瀟碰到不少熟人,與他們閑談之時徐瀟了解到,州府派遣了一個裏吏來村中任職,村裏正在給他建造房舍,就在徐瀟家對麵的空地上。徐瀟一樂,沒想到出去一趟再回來竟然和裏吏做了街坊。
“對了,咱村兒裏啊,還出了兩件大事。”
與徐瀟一同回家的漢子興致盎然的告訴徐瀟。
“哦?什麼大事。”
徐瀟眼神中露出好奇,州府派裏吏來管製這個村莊已經是大事一件了,還能有什麼事算是大事啊。
“這第一件大事,是咱們村子終於有名兒了,不用總是江南城南邊兒,水城北邊兒,江城西邊兒那麼叫著了!”
漢子眉飛色舞,肩上挑著的扁擔隨著他身體的扭動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
“哦?這還真是大事一件。”
徐瀟也是麵露喜色,他身為村莊的居民,自然希望看到村莊越來越好。能有一個名字,這說明州府對村莊開始重視,這是全村人民的榮耀,徐瀟作為居民之一也覺得臉上有光。
“叫什麼名字?”
漢字抹了把身上流淌的汗珠,江南氣候溫暖,五月份早已進入了半夏,這就更加的悶熱,漢子赤裸著上身仍覺得渾身燥熱。
“叫有春村。”
漢子撓了撓光亮的頭皮,憨憨的道:“也不知道這名字是誰起的,咋聽著……這娘們兒唧唧的。”
徐瀟一笑,背手開口:“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這些官僚,還真會趨炎附勢!”
莊稼漢子不懂這些文縐縐的東西,但徐瀟知道。如今大魏皇後眼前的紅人,皇後娘娘的禦用詩人便是江南人士,今年回鄉祭祖時曾在州府強烈請求下留下一幅墨寶,題的便是這首詩。這些官僚為了巴結人家,竟然給村子起了這麼個不三不四的名字,也不知這一舉能不能討人家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