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大魏長公主顧鳴煙,出閣!
這一天,燕蘭城城門早早打開,大魏幾乎所有小鎮村落城池都有人前來,一股腦全部湧入燕蘭城,一齊觀看這盛大的典禮。人群之多,燕蘭城已經爆滿,人群排到了城外。
燕蘭城中處處張燈結彩,紅色的絲綢隨處可見,幾乎要將天空遮蔽。百姓將隻有在春節時才舍得穿的新衣從箱底翻出,梳妝打扮幹淨,滿臉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一個個探著腦袋向皇宮中張望。
“哎呦,張兄,收拾的這麼幹淨是要幹什麼啊?不會你也要蹭公主殿下喜氣,今天成家吧?”
“瞧你這話說的,你敢和公主殿下一天成親嗎?”
“我哪敢啊,要讓人知道還不得掉腦袋。”
“你不敢我就敢啊!那你倒是說說,你穿的這麼光鮮亮麗是要作甚啊?”
“嘿嘿,我這不看看能不能讓哪家姑娘相中嘛!哎呦,今天這些大姑娘小媳婦穿的那叫一個俊啊!看的我這老光棍口水直流啊!”
“哈哈哈!同道中人啊!”
“哦?張兄相中哪個了?指與老哥我看看?”
“就那個,穿鵝黃紗衣的那個!就那邊的,看見了沒有。”
“嘖嘖!張兄好眼力啊!這身段,這翹臀!娶回家去肯定生個大胖兒子!等我也尋摸一個啊……”
人群裏不時有男人討論女人,女人討論女人的聲音傳出,但在嘈雜的聲潮中根本掀不起風浪,很快便被吞沒,變成少數幾個人的營養品。
皇宮之中同樣喧鬧聲震天,鑼鼓聲鞭炮聲幾欲將將宮殿震塌。文武大臣站在太極殿門外相互打著招呼道著喜,身後跟著一兩個仆從托著禮單。這些仆從平生都是第一次進入皇宮內院,一個個誠惶誠恐,身體緊繃麵目僵硬,生怕做錯事說錯話給自己主子丟臉。可又忍不住自己的好奇,眯起眼睛,從縫隙裏偷眼觀瞧,殊不知這樣的形象更顯猥瑣。
整個皇宮也被紅色所覆蓋,紅燈籠、紅綢帶、紅繡球、一襲紅妝一地紅毯,放眼望去宛如身處花海。與宮外不同的是,宮內的紅色中夾雜著代表皇家的金色,這是專屬於皇家的顏色,平民百姓可不敢隨意使用。
鼓炮聲過後城中響起了一陣銅鑼響,銅鑼聲蓋過了所有的喧鬧,眾人隻覺得耳中一陣刺痛,痛的眾人呲牙咧嘴,一時說不出話來,整個燕蘭城瞬間便隻剩下了銅鑼聲。能將銅鑼聲敲到此等程度,除了二十八星宿還能有誰?
就在眾人從耳痛難忍轉化為頭痛欲裂時,銅鑼聲適時停止。等到眾人耳朵再次恢複後,一陣陣祥和的絲竹管樂之聲傳來,眾人經曆過折磨的雙耳如沐春風,全身上下舒暢無比。
數十種樂器齊鳴,聲音無有繁亂,聽起來好像百鳥齊鳴,和諧而美好。上百名著名樂師在燕蘭城各處一齊奏樂,聲音響徹百裏直插雲霄,時而像高山流水的浩瀚,時而像潺潺小溪的柔和,時而像愛人之間的低語,旋律變化間盡顯樂師的神奇造化。
音樂先起的是大魏著名的愛情曲目《緣木求魚》,樂曲講的是一個漁夫的愛情故事,用以比喻兩名愛人在相遇前的迷茫。用在此處是指秦明和顧鳴煙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用來讚美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一曲畢了緊接著的是大燕名曲《天作合》,曲如其名,用意也非常明顯。
再起是大玉的《大漠孤煙情》,曲聲低沉,聽上去更像是戰場上的蕭殺戰歌。這與大玉荒漠眾多的地形有關,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大玉的樂曲歌聲大多如此。用此曲傳情隻為表達即使未來秦明遠在邊疆,二人的感情也會像大漠孤煙一樣禁得住風吹雨打而不散,堅貞不渝,直衝天際連天空都為之色變。
四起是大藤的《蠱》,此曲以鼓聲和排簫聲為主,混有一聲聲低沉的呼喝,大魏眾人從未聽過此等怪異的樂曲,一時間全都被從前麵三支樂曲的陶醉中拉了出來,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對這首樂曲指指點點,不時發出嬉笑之聲,口喃南蠻子。
實則此曲在大藤人聽來卻是名曲,隻是大魏人聽不懂其中的含義罷了。此曲名叫《蠱》,其中內容不言而喻,兩人相愛就像是中了蠱,雖然時刻忍受著蠱毒的痛苦,卻又難以自拔,此處隱喻秦明顧鳴煙二人深入骨髓的愛戀。
五起是大淩的《水墨圖》,此曲傳說是上古某個畫聖的妻子在畫聖死後所作,妻子每日對著畫聖為她所畫的水墨圖以淚洗麵,心中悲傷與思念最終化為了《水墨圖》一曲,流傳萬古,以來比喻愛情的堅貞。
最後一曲自然是流傳最廣的《鳳求凰》,北方極寒有鳳曰秦明,隻求南方聖地凰鳥鳴煙,願與之長相廝守,此生不悔!
六曲過後,樂聲停止,人群爆發出震天的叫好聲,喜慶的嗩呐樂聲再次吹起。
在這萬民同歡的時刻,總有人會身處其外,就比如徐瀟,再比如身為當事人的顧鳴煙。
顧鳴煙在後宮一幹妹妹的圍繞下閉目靜坐,對周圍妹妹們的嬉笑聲讚美聲充耳不聞。她的腦海中一片混亂,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自我折磨,她已經認命了,自己嫁給秦明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外麵的鼓炮樂曲與歡呼道賀聲讓她徹底絕望。一個人在陷入絕望後便會無所顧忌,這時的他是最可怕的。在絕望之下,一顆種子深深的埋進了顧鳴煙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