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看起來什麼事情都瞞不過您,這次那個小子的問題確實很麻煩,我沒想到它是以前軍隊裏麵的一個失誤的產物。
這孩子如果現在不解決他心理問題的話,恐怕以後也就廢了。”
陳生把剛才聽到那一切都告訴了老人,並且他作為當年的參與者,自然也知道對方所不知道的一些細節。
其實當時他們在兩個隊伍相互認識的時候,確實有一些放下了警戒心。
而且這並不是他們當年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他們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是當時他們為了相互驗證各自的身份,主動把自己放在了明處,否則他們不會在之後暴露,也不會被那些人抓到自己的位置的。
就是因為他們當時相互為了試探身份,把自己報複到了不安全位置,他們確實有一些鬆懈。
可能是因為當年a小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從未失敗過,所以有一些驕傲。
這也可能是他們當年失敗的原因,別看陳生在唐可麵前說的那麼慷慨激昂,振振有詞,但是其實他也沒有過自己的心理這一關。
唐可說的沒有錯,畢竟有人死了,總要有人為他們的死亡負責。
當年國家說國家會對他們的死亡負責,可是他們作為見證對方死亡的第一目擊者,卻好像怎樣都無法說服自己。
跟這件事情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陳生在對方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也是蒙的,他甚至已經感覺到了自己心底的發慌。
就連那個時候他說的話都是強裝鎮定下來說,現在在麵對自己失誤的時候。
陳生總算是可以放下那些戒備開口,把這些話全部跟師傅說出來,他感覺這個老人總會給自己一些比較不錯的建議。
可這一次老人卻並沒有如同陳生想的那樣,直接把自己所想的一些東西全部說出來的,相反反而是猶豫了很久之後才說到:
“其實這件事情總的來說是不可能單獨怪你們的。
因為你們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隻不過是困獸,你們沒有辦法出手營救,這是其一。
其二,就算你們有辦法出手營救,但那個時候也會導致你們自己的損傷。
因為自己出現了利益損失,就譴責別人。
為什麼不犧牲利益去解救自己,這個邏輯表麵上和親情混雜起來,或許看著沒什麼問題。
可把邏輯分析穿了,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你們可以選擇就也可以選擇不救,這是你們的自由,這是其一。
其二在於你們本身當時就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任務上給你們的是要求你們解救最終的目標,而不是讓你們解救你們的隊員。
所以作為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你們可以選擇救麵前的人,也可以不救那個人。
可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是你們都不願意麵對的。
可作為軍人來說,你們當時做的沒有錯,作為一個合格的任務實行者來說,你們做的也沒有錯。
現在卻因為兩件沒有錯的事情必須要承擔良心上的譴責,你們不覺得這有些說不過去嗎?”
說完這話之後,老者看著陳生,他和後者不同。
他並不是參與者,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不是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