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洪芳再次變身,成為都市職場女性。
李軒毫無形象的啃掉剩下半根雞腿,擦了擦嘴。
剛剛的感動仿佛幻覺,翟洪芳繼續彙報工作。
等翟洪芳把基本建設情況說完,李軒也基本清楚了。
十所學校,市郊的兩所建設速度最快,主體已經基本完成了,快要進行裝修工作了。
這個速度,雖然很快,卻沒有達到當初的深市速度。要知道,當初深市國貿大廈,可是三天一層樓的速度。
李軒承建的教學樓,隻有市郊兩所學校是五層樓,其他小學,都是三層小樓。
樓越低越好建。更重要的是,李軒也不敢蓋高一些的教學樓。
這兩所五層教學樓,還是防震專家拍著胸脯保證,八級地震絕對不會出任何問題,李軒才勉強同意的。
畢竟在市郊,土地價格太貴。
雖然李軒是公益性質,土地都是政府撥的。但是政府也要考慮價值不是。
市郊兩所學校,一共就劃了這麼大的地方,還要預留出足夠大的避難場所。這樣一來,教學樓的占地麵積就有些局限了。
想要容納被援助小學的所有學生。建高一點不可避免了。
如今這兩座教學樓,剛剛完成蓋頂操作,樓整體施工已經完成了。
紙上談兵肯定不行,李軒這次來,就是想把所有的學校都去看一遍,檢查一下質量。
雖然他也看不出什麼問題。
他相信,在翟洪芳專門派人監督,自己給的施工費足夠的情況下,教學樓的質量還是有保證的,更何況,驗收的時候,可是基金會再單獨找部門驗收。
徹底杜絕豆腐渣工程。如果他建的樓,在那場災難之中,依然倒塌,那他建這樓還有什麼用?
如果質量不合格,李軒斷然不會同意搬遷的。
小白基金會援建的十所小學,都對應著一些破舊的小學,等樓主體建好之後,會讓那些學生搬遷進新的教學樓中。
新建的教學樓,就在那些學校的旁邊甚至原址之上。
李軒一行五六個人,在翟洪芳帶領下,直接去了第一所燕小白希望小學。
這是汶市城郊的雙河村的小學,附近幾個村子的學生,都在這裏上學。總人數也達到了五百人。算是除了市裏之外,基本規模最大的小學了。
雙河村小學,其實並不是最破的,相比山區的農村小學,雙河村小學還有一座二層的教學樓不是,哪怕這個二層樓的二樓已經開始漏雨了。
一個二層小樓,顯然放不下這麼多學生,一個年級三個班,還有兩個幼兒班。
教學樓的前麵,還建著一些平房,除了兩間新的平房,其他都相當破舊。
這些建築,怎麼可能抵擋的了那一場災難呢?
城郊的兩所學校,基本都是這個狀況。李軒當初選擇的時候,也考慮了很多。
李軒不能過來,就讓翟洪芳拍了很多照片。
單單這些工作,都讓翟洪芳忙了好幾天。
如今,雙河小學已經改名成雙河燕小白希望小學了。免費的廣告,李軒也不會放過,最起碼要告訴世人,燕小白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不是。
新的教學樓,就建在老教學樓的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