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之路是漫長而艱難的,足足走了五年,醜門村眾人還沒有到達斟鄩,但已經接近了,一路上,眾人經曆了無數磨難,也在途中有很多老人死去,遇到過猛惡的怪獸,也遇到過其它遷徙隊伍,遇到的隊伍就自發合並起來,沒任何人會搶奪他人食物,因為,他們這場艱難的遷徙,是在執行禹皇的感召,禹皇在炎黃子孫心目中的形象,就如同神靈一般偉大,更是堪比炎黃人族的老祖宗炎帝黃帝,沒人敢破壞禹皇的期望。
五年時間,醜門村隊伍中的七個嬰兒也長成了滿地亂跑的小娃娃了,與後世不同,上古時代的人族,因為生存艱難,小孩子在五歲時已經是身強力健滿地追逐了,就像剛出生的小羊沒幾分鍾就能站起來走路奔跑一樣,由於在途中加入的遷徙隊伍不少,而醜門村遷徙團隊的食物是最多的,因此,隊伍人數一直在增加,醜門三郎一直都是隊伍的領頭人,沒人會有異議。
醜門三郎是個身高不足一米五的男子,年齡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當初終南山麓的醜門村,就是他建立的,零散的生存者看到那裏新蓋了一座木屋,便會去瞧瞧,這一瞧,就讓醜門勸服留下定居,慢慢形成了醜門村,為啥這男子會姓醜門呢?因為他自己蓋的那間房子的大門很醜,用的木料疤痕樹瘤成堆,但他當時也隻找得到這種木料,後來定居的人多了,其實大劫之後生存下來的人,很多都失去了自己的姓氏,便就地取個姓氏,像醜門三郎,因為他依稀記得自己在這一輩裏排行老三,而父親在他尚未懂事時就跟隨禹皇去治水了,水退後也再沒回來,估計早已經死在治水路上了,而他母親,在把他帶到勉強能自己揪樹葉攆兔子時就因外出覓食遇到猛獸而葬身獸腹了,醜門算是孤苦伶仃長大的,根本不記得自己父母的姓氏,後來村人說他的大門很醜,他就笑笑,給自己就地取材定了個醜門的姓氏,而依稀記得自己行三,便自名醜門三郎,前麵兩個兄姐,早已經餓死了,醜門家,也就隻有他一個,媳婦兒也沒娶上,因為他家人丁稀少,沒姑娘願意嫁給他,嫁過來了不是來吃苦的還是幹嘛的?女性因為身體強度遠比男性差,所以,一般來說,出去冒著死掉的風險覓食的,都是男人,女人能生孩子,所以男人們把女人們都保護得很好,寧可丟掉自己的命,也要保障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生存下去,長此以往,女人們也習慣了受男人的保護,本來女人天生就肌肉不強壯,呆家裏久了,肌肉就更加無力,為了孩子有足夠的奶水,男人獵來的野獸,大多數的肉都是給女人吃了,所以女人身體內儲存的能量很多,這就是肥膘,身體有點肥膘的女人,生完孩子後奶水很足,孩子營養好,自然就長得強壯,所以,在這個時代,人們普通的審美觀念,男人是身高力大,戰鬥力強悍,女人則是一身肥膘,胸大屁股圓,這才是美!
終於,在食物完全吃光時,醜門遷徙團隊望見了一座雄城!城前矗立著一座偉岸的石像,離著老遠都能認出來,那是禹皇的塑像!早就聽說過,禹皇借火神之涎凝聚成堅硬無匹的挖土工具,這才挖渠治水成功,而他那件寶物定海神針,據說也是神靈從火神那兒討來賜予禹皇的,製器之術,還沒誰能比火神厲害!世間傳言,火神擅使神火,將從地底找來的石頭融化成汁,這種石汁被稱為火神之涎,凝固後便成了堅硬無匹的東西,用這種東西無論是伐樹還是挖土,都極為好使,禹皇的雕像,大概就是用火神之涎造的工具打磨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