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這句話, 說明你的訂閱率未達60%,請補訂或等待 軟件一打開, 界麵自動刷新, 的消息居然有幾千條!私信也多到爆棚了。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隻有引起負麵輿論的時候,她的微博相關消息才會達到這個數量。
寧桐略有些忐忑的點進去, 嘴邊喃喃道:“怎麼這麼多消息?”
電話那頭的林喬聞聲忍不住吐槽:“我就猜到你沒事就不會看微博, 還好我閑得無聊在微博搜索你的名字,發現粉絲在瘋狂@你,不然這麼好的機會就錯過了……”
寧桐聽著林喬的抱怨, 點開了相關消息, 沒想到是粉絲的艾特。
“@寧桐來看看這個角『色』怎麼樣,你喜歡嗎?”
“這個角『色』真的很合適桐桐你哎, @寧桐。”
“@寧桐!”
……
似乎是粉絲期待讓她去演一個什麼角『色』,應該是個什麼小製作片子裏的角『色』吧。
她懷著這樣的想法點開微博, 在看到內容開頭“金牌導演@於冰”這幾個字的時候,不自覺的驚訝出聲。
“於冰!!!?”
電話那頭林喬見她已經看到微博消息了, 放了心,“真的修了八百年的福,粉絲居然主動給你找資源,桐桐你一定要把握機會, 我這邊要開工啦, 先不說了。”
電話掛斷, 寧桐看著藍『色』字樣的“@於冰”, 她點進去,的確是金牌導演於冰的微博主頁沒錯。
她倒吸了一口氣,覺得自己機會來了。
要知道這可是個在影視學院被神化了的人物。
對於現目前的影視行業來說,於冰可謂是一灘渾水中唯一的一股清流。
在大家都鉚足了勁兒去拍商業片愛情片圈錢的大環境下,隻有於冰一心一意的去拍冷門親情題材或者是現實題材的片子。
他勵誌要通過電影去反饋社會現狀,要通過電影傳達正確的觀念,他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帶給觀眾思考。
而不是簡單地、一味地隻是娛樂大眾而已。
他的這份堅持,讓他涉足影視行業十幾年來,別的導演都賺了個滿盆金箔,而他卻賠了一部又一部最後窮得叮當響。
可也正是這樣的偏執的堅持讓他最終苦盡甘來。
三年前,於冰拍了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連獲過內幾個大獎,他在電影界展『露』頭角後,往年的作品也都被影評人挖了出來,全都是有深度的良心之作,頓時讓他在行業內大火。
而後於冰又趁熱打傾盡全力拍攝了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更是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反響。
這部電影攬擴了好幾個國際大獎不說,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也讓於冰榮獲“金牌導演”這個頭銜。
從那之後,於冰導演的每部電影票房都居高不下,不僅電影本身獲獎無數之外,就連帶著主演也都拿獎拿到手軟。
同時於冰也成了各大影視學院課堂上的標誌『性』人物。
例如在原主的記憶中,她的表演課老師曾不止一次的說過:於冰導演的戲就算倒貼錢去演都是值得的。
因為電影可以讓你的自身價值得以提升,長遠利益是不可預估的。
用俗話說就是:能提升『逼』格和人氣,讓你之後的身價更高。
而正巧她最需要的是人氣,有了人氣她才能夠去購買食療係統裏的食譜。
下定決定後,寧桐再將微博配圖中的報名要求仔細看了一遍。
這部戲中的母女都是女一號,而母親一角已經定了影後周海淑,而海選的是女兒一角。
海選要求是拍攝一段能展示廚藝的視頻,正好她前段時間積攢的人氣,可以用來購買食療係統裏的食譜拍這個視頻。
寧桐記下報名海選的最後截止時間,回到自己的微博主頁,再次刷新又收到了幾十條@。
她趕緊發了條微博回應粉絲。
寧桐:at我都收到了,謝謝大家不辭辛苦@我一晚上,電影海選的報名方式我已經記下了,會認真努力的去準備的,也希望到時候大家可以支持我[愛心]。
微博發完,寧桐便打開了瀏覽器搜索《神廚》這部電影的相關內容。
很快具體介紹便彈出來了。
《神廚》這個劇本是金牌編劇杜維笙通過一個真實事例改變的。
講的是一位擁有頂級廚藝的母親因為對事業的癡『迷』而忽視了女兒的成長,女兒通過叛逆的表現試圖引起母親的注意卻未能成功,於是她受到母親競爭對手的蠱『惑』,用『藥』物讓母親失去了味覺。
把廚藝視作生命的母親失去味覺之後覺得天地崩塌了一般,借酒消愁的度過了一段時間後。
她看著沉默寡言的女兒,突然把自己對廚藝的執念轉到了女兒身上。
她要女兒學廚,讓女兒帶著她的夢想繼續登頂廚藝界頂端,女兒試圖反抗,可她又渴望得到母親的關注,即便是這種並不純粹的關注。
整個故事都是很抑鬱的基調,偏執自私的母親,渴望得到關懷的女兒。
好在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好的。在母親『逼』迫女兒學廚的過程中,她感受到母女之間親情的溫暖,發現人生除了自己的執念之外還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而女兒也有自己的人生。
母親決定放手女兒的人生,而日漸成長的女兒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後還是苦練廚藝,替母親奪得了世界神廚的獎杯。
劇本情節當然要比真實事例誇張不少,但主旨不難理解。
在華國有太多的父母試圖主導孩子的人生,忽視孩子的成長與感受,不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甚至將自己未能完成的遺憾拋給孩子,以至於忘記了其實放手孩子的人生,或許孩子可以回報給父母更多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