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忽然發現牛犢不見了,草深林密又不好找。他便爬上寨外一座高高的山尖,四下一掃,看見牛犢正在寨內“馬蹄窩”附近的一個險石樁上。滾下來咋辦?他溜下山來,向險石樁跑去。
這石樁,三麵臨深淵,與山坡連接那麵,是一麵名叫“舍身崖”的陡壁。一般人別說在上麵走,連看都沒有那個勇氣。這青年膽大身子又利索,隻見他又快又穩地走過這段舍身崖,轉身用雙手反扣住石柱頂,一個倒翻身,柱上,再看那牛犢,一下長得好大啊!猛然間,它離開石柱,向遠處飛去了。
這青年好生奇怪,仔細一看,原來石柱邊長著靈芝草,牛是吃了靈芝草騰空而去。於是,他也拔了顆靈芝草,剛吃下肚,頓覺身輕如燕,飄飄忽忽回到過風洞,也成了仙。
後來,人們在過風洞內塑了青年抱牛犢的金身像,燒香祭祀“抱犢?真人”。這一險峻山寨從此得名“抱犢寨”;青年找牛犢時所上那座高高的山尖,就因此得名“望牛嶺”;青年離家後,他妻子每天站在鎮邊盼望著丈夫回家,留下了現今的“望夫石”。
君山、歪嘴山、娘娘峰
伏牛山主峰不僅有仙人橋,朝陽洞,晾寶台等名勝,而且景色異常,因此早先叫景室山。
一天,太上老君打這兒過,發現這一帶險山奇峰,流泉飛瀑,如此引人,就想在這兒安下身來。他剛在一個山頭落住腳,那山頭便“轟隆”一聲歪向一邊。一看難以安身,又到另一個山頭,拔出劍插在峰頂,心想,先留個記號,然後回天宮去了。
等他再來,王母娘娘早占了這山峰。老君說:“那麼多山峰你不去,為啥偏偏侵占我的地盤?”倆人相持不下,告到玉皇大帝麵前。玉皇大帝問:“你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憑證呢?”老?君忙說:“我在那兒插有一劍。”娘娘不緊不慢地說:“我留有繡鞋一隻。”實地一對證,隻見寶劍穿過繡鞋插在那兒。看樣是繡鞋先放,寶劍後插。娘娘勝了,她想著自己將老君的劍拔出來,又穿透繡鞋插在那裏,竟然得勝,開心地命一群仙女幫她喬遷新居。
卻說老君吃了個啞巴虧後,沒走多遠,忽然看見前麵崇山峻嶺擋住了去路。他升起雲頭,登上峰頂,放眼看去,隻見遠遠近近,雲濤翻滾,群山時隱時現,這超俗的仙境,倒是難得的好地方。他叫來土地一問,才知道這便是八百裏群山的主峰景室山。於是,便在南天門上麵選擇一塊旱地住了下來。
從此,人們把景室山叫做老君山,把老君一腳踩歪的山頭叫歪嘴山;被王母娘娘訛去的山頭叫娘娘山。
那頭吃了靈芝草成仙的神牛到哪裏去了呢?它最初到了盧縣,因地方太小,臥不下,又到SX鹽池,還是臥不下,最後還是老君讓它臥在老君山這一脈群山上。抱犢寨是牛頭,望牛嶺是牛角,老君山是牛脊梁。牛尾巴在哪兒?據說在南市。
從此,伏牛山出名了。人們在老君山上,建了老君廟,正堂上臥著一頭銅牛,牆上是太上老君的畫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