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安濟坊(1 / 2)

聞喜宴後,新科進士授官。一甲三日與二甲前十五名直接進入翰林院,一年後再授予官職。其餘進士則被分入六部或長安周邊府縣,從縣丞或是縣尉做起。

當日誇官時何等風流得意,授官時落差便有多大。有許多新人便是栽倒在這一關,從此在官場上渾渾噩噩下去。唯有神誌清明的那些,才有可能更進一步,成為帝國的棟梁。

無論前途如何,對於大多數新科進士而言,十年內,聞喜宴便是他們距離官家最近的時刻。步入官場之後,除非入閣拜相或位列六部之首,否則他們接觸官家的機會,著實寥寥。

新晉翰林學士方錦台不由慶幸自己進入了翰林院,翰林學士雖品階不高,卻可以直接接觸官家與兩位丞相。最重要的是,大晉開國百餘年,除了開國丞相為白衣入相,其餘二十多位丞相無不出自翰林院。因此有說法:非翰林不拜相。

他的目標,是成為輔佐一代明君的賢臣,君臣相得,流芳百世。但如今,方錦台看看手裏的錢糧簿冊,歎口氣,他的影響力遠遠不如那位姽嫿將軍——準確地說,如今的他對官家沒有任何影響力。他還在這裏計算著枯燥的數字,而那位姑娘,已經可以與右相一道接見朵顏使者,商談互市事宜了。

婦人幹政,並非吉兆。方錦台承認那位姑娘很有能力,但她辦事從不遵循聖人教化,若是放任她引著官家走上邪路……新任翰林學士搖搖頭,此事尚且輪不到他來操心,先做好手中事情要緊。

被方學士腹誹著的那位女將軍,此時正與裴相兩個,一搭一唱地威逼利誘著朵顏使者。兩國邦交,須得級別相當。先前官家還是襄王時,與左賢王訂立盟約是符合身份的;如今襄王做了天子,除非朵顏汗王親臨長安,否則朵顏族沒有任何一位使者能與他分量相當。是以,官家隻接見了朵顏使者一行不過兩刻鍾,便將他們留給了右丞相與“沒有任何實權”的姽嫿將軍。

朵顏正使巴圖孟克是朵顏王帳下愛將,對中原文化有所了解,很是不滿對方派出女人來“敷衍”他們:“漢人的女人說話不頂用!派女人來,是看不起我們麼?”若對方是大閼氏那樣的強悍女子,他倒不會有意見。

副使博碩克圖是左賢王部的人,聞言低聲道:“妥歡就是她……”巴圖孟克唬了一跳,左賢王帳下第一勇士妥歡上了伏顏山之後的慘狀,他也有所耳聞。將漢女瘦弱的身板看了又看,終於搖頭道:“怕是你們的勇士太弱,”若是汗王帳下,定然有所不同。在博碩圖克發怒之前,他又道,“要麼,就是這個女人懂妖法!”

博碩圖克對“妖法”一說大為讚賞,下結論道:“總之,莫要小瞧了她。”

劉蘇耳力過人,聽見這兩個人對話,暗忖:朵顏族並非全是粗蠻漢子,至少這次兩位使者便是粗中有細。於是低聲提醒右相,不可以等閑蠻夷視之。

有著妥歡前車之鑒,劉蘇在朵顏族裏頭也算是凶名遠揚,因此自然而然地扮起了咄咄逼人的那一方。而右相裴斐氣質溫雅,彬彬有禮,極符合朵顏族對中原人孱弱的想象,提出的條件更為誘人。

姽嫿將軍極樂於顯示自己的武力,震懾對方之後,安撫與簽約的事情就交給了裴相。朵顏使者也並非無知之徒,以“我們不懂中原人的彎彎繞”為由不斷拖延,總之雙方如今都不想開戰,且看誰更有耐心,能在這場談判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這一拖延,便是半個月時間。談判的同時,姽嫿將軍沒有忘記曾與她共同戰鬥的袍澤,上疏請建安濟坊:設“安濟坊”以收容病殘傷兵。

官家在此奏疏的基礎上,增刪數次,到頒行之時,連劉蘇也不敢確認,這是自己最初那個粗淺的提議。永靖元年的善政,又增加了一項:設“安濟坊”收容貧病無依的傷兵及死去的病員家屬。安濟坊直接隸屬朝廷及地方官府,由米糧經費由常平倉支出,提舉常平司監管。

這項善政提出時,誰也沒想到它會那樣快便派上用場,更是避免了一場可能的災禍。當時,習慣了大晉官家們愛民政策的官員與百姓,隻是例行讚歎一番。除了傷兵及軍屬,沒有人意識到安濟坊的真正價值——包括這個點子的提出者與完善者。

半個月裏,朵顏使者充分見識了中原的繁華。那日朱雀門前,麵對寬闊的朱雀大街,街道兩旁高大的坊牆,路上來往奔馳的華麗馬車,巴圖孟克不住低聲道:“這是長安啊!”

長安,前朝“天可汗”所居的長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長安,大晉開國百餘年,延續了前朝繁華富麗的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