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端倪】
“起來啦,早飯已經做好了,在桌子上!”王氏見劉備起來了,就給劉備盛了一碗粥。
“你這麼早啊,我先去洗把臉!”劉備係好衣服,往水池走去。
天氣已漸漸轉涼,走在路上,不時一陣風刮過,整個人頓時產生了一股涼意,身子不禁哆嗦了起來。
劉備蹲在水池邊,將水灑在了臉上:“哇~好冰!”
他連忙用布將臉上的水擦拭幹淨,起身往回走。
“玄德,起來了!”村裏的人見到劉備說道。
“啊,起來了,這天涼起來了!”
“是啊,我今天又多穿了一件衣服,待會兒熱了再脫!”
“挺好的,現在去田裏嗎?早飯吃過了吧!”
“還沒有,家裏還在燒,先去山上砍一些柴回來,家裏沒柴了!”
“哦,好的,我回去吃個早飯,待會兒就到市場上去了!”劉備推開了院子的門,小跑到屋裏:“外麵挺冷的!”
“今天去市場上去,多穿件衣服,桌子上的粥趁熱喝了!”王氏走進房間給劉備拿出了一件衣服,放在了草鞋旁邊。
“我沒事,我身體健壯著呢!當年在嵩山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這點冷不算什麼!”劉備喝著粥,夾了口酸菜。
“反正你都得帶去,到時候冷了我可不來給你送!”王氏捧起一碗粥說道。
“對了,今天晚上我可能要晚點回來,我得去拜訪一下縣令,看看最近外麵有什麼消息!”劉備放下碗筷:“吃好了,我先走了!”
“外麵還能發生什麼,還不是老樣子!”王氏又補充道:“衣服帶去!”
“知道了知道了,我這不是帶著的嘛!”劉備披上了衣服,挑起了草鞋說道:“外麵的事情,這你可就不懂了,我走了!”
“路上小心啊!”
“知道啦,你接著吃吧!”
也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將來的生活也許就隻是如此了,曆經春夏秋冬,早上起床吃早餐,之後就去市場上賣草席,在市場上風餐露宿,直到晚上才回來,回來之後吃過晚飯,便接著編織草鞋,然後又開啟第二天的生活,一輩子,平平凡凡,雖然安逸但也平庸。
但對於劉備來說,他的誌向遠非如此,自己十五歲就開始出去求學,走南闖北,跟隨老師打豪強地主,平定南蠻叛亂,隨後去洛陽,有經曆過中央的政治鬥爭,見過無數高官權貴,上至帝師,下至郡守縣令,哪個沒見過,自己同村的青年哪個有自己的閱曆,如若自己一輩子僅僅就在涿縣過著織席販履的生活,豈不白白荒廢了自己曾經的付出。
此時他依舊坐在集市上,看著人來人往,曆經歲月滄桑,他想要突破自己,現在唯一能夠幫助自己的,就隻有近在眼前的公孫瓚了。
本打算等晚上收攤再去的,可天氣冷下來,草鞋也就沒人來買了,此時閑著也是閑著,於是他丟下攤位,去縣府找公孫瓚去了。
“劉大人來啦,裏麵請!”現在縣府的人都已經認得劉備了,還是老樣子,每次都叫劉大人,雖然一開始劉備確實有些不習慣,但是叫著叫著,也就不來管了,有時竟然還覺得挺順耳的。
“啊,我來找一下縣令大人!”劉備走進門,問道:“縣令大人在哪裏?”
“回劉大人,縣令大人現在在書房!”門衛說道:“需要我引路嗎?”
“哦,不了,我認得路,你們忙你們的吧!”這縣府劉備可是輕車熟路,來了這麼多次,現在哪裏有朵花,哪裏有塊石頭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篤篤篤~”劉備敲了敲書房的門。
“進來~”公孫瓚聽到了敲門聲。
“伯圭兄,我來看你來啦!”劉備走進了書房,見到公孫瓚在書案上寫字。
“哎呀,玄德來啦,坐坐坐,我正在看縣裏的一些公文,今天怎麼有空來走走呀!”公孫瓚起身說道:“來啊,看茶!”
“最近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今天沒多少生意,想著就來看看你!”劉備坐了下來。
“你那草鞋,夏天有人買,天氣冷下來,就不會有人來買啦!”公孫瓚手指著書案說道:“剛才看那裏的公文,地方上報來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我的頭頭快炸了!”公孫瓚說著連連搖頭。
“這其中的原因你肯定也是知道的吧!”劉備端起剛剛泡上來的茶杯說道:“當年老師在廬江郡,為了百姓,當機立斷誅殺了豪強地主王三,這收成不好,歸根到底就是農民勞動積極性不高,不高的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土地,全被地主給占了!”
“這個我也是知道的,可是這豪強地主不好搞啊,自從老師殺了王三,整個天下的人都知道老師鐵麵無私,是豪強地主的公敵,我在涿縣執政,日子也不好過呀,我是盧植的學生,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把我當成了他們的公敵啦,他們聯合起來,力量龐大,縣裏要拿他們開刀,想都別想!”公孫瓚搖搖手說道。
“哎~我問你,難道以後就要繼續過著織席販履的生活?不想找個用武之地,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華,開創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公孫瓚問道。
“唉~這世道尋找一個用武之地難呀,如今宦官當道,暗室欺心,致使朝局動蕩,哀鴻遍野,天下烏煙瘴氣,暗無天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對皇帝處處粉飾太平,以此盜名暗世,真可謂是喪盡天良。奸佞小人混得是一個比一個好,忠貞之臣是一個比一個差,我也隻能是哀歎空懷報國之誌,卻不能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劉備無奈地說道。
公孫瓚見劉備幾乎把最難聽的話都扣到了宦官身上,深知他對宦官的仇恨,不僅是殺父之仇,同樣也是被壓迫之恨,當然也有為自己報國無門的煩惱而發泄。想到這裏,公孫瓚便問道:“玄德,如若讓你治理天下,你又會如何治理。”
劉備思索道:“我必以仁義治理天下,安撫百姓,讓其休養生息;以仁義收天下之賢士,任其智力以治天下;以仁義感化皇帝,以使他心懷天下,以民為本。現如今人心思亂,其關鍵就是統治者的所作所為實乃喪盡人心,隻有行仁義之道,才能重新收取天下人心,而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此,便可消除大漢的諸多不安定因素,社會發展才會重新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