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莫要停(1 / 3)

“咚咚咚,嗖嗖嗖”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煙花聲,在長安城內的四道五處響起,除夕夜的的長安顯得異常熱鬧,大人們帶著自家的孩子在街上遊玩,傳入人們耳中的是孩子們的笑聲,酒樓裏的笑聲,歌姬的歌聲,明月就在那裏掛著,照耀著這偌大的城。。。

人們都在除夕夜這天晚上賞花燈,吃年夜飯,但是即便人們玩的再熱鬧,他們也覺都不會忘掉第二天的事,那便是“祭英魂”,這個習俗已經在長安淵遠流長,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國的江湖人士,都前來拜會,不管那些人有什麼深仇大恨,在那個高大的石像麵前,都會懷著一顆尊敬的心,就連這北國的皇帝都得親臨至此,拜上三拜。

在長安城,祭英魂是家喻戶曉的一件事,因為民間流傳著,大人拜石像,孩子平安;孩子拜石像,有出息;初入江湖拜石像,保平安。

夜深了,長安的街上的也也來越少,逐漸的,變得空曠,“嘩啦,嘩啦”隻見一個穿著破舊衣服的獨臂的老者拿著一把破舊的掃帚,掃著這條街道,奇怪的是他每掃一會,就停下來,放下掃帚,拿起腰間的那個古樸的葫蘆“咕咚咕咚”喝了幾口烈酒,隨後繼續的掃著地。那老者頭上淩亂的白發,還有那很久都刮過的胡須,讓人看起來覺得非常的可憐。

過了很久很久,估摸著天快亮了,那老者終於將街道打掃幹淨,隨後他放下掃帚,坐了下來依靠在一旁的牆上,“哎,你在那邊過得還好麼?大哥”隨後他拿出了那個裝著酒的葫蘆。抬起了頭,看著天上的明月,寒風吹過,使得他眼前淩亂的頭發被風吹拂來開,那是一雙雖已年邁渾濁的雙眼,但是依舊透漏著一股不羈。隨後他深飲了一口葫蘆裏的酒,便邁著步子緩緩的離開了。

隨著公雞的一聲長鳴,天亮了

“快醒醒,快醒醒,去叫孩子,再過一會就趕不上了儀式了。”一個夫人正在催促自己的丈夫。隨後他們進到孩子的房間,看到孩子早已穿好衣服在那裏乖乖的等著。父母看到了這一幕寵愛的笑了起來。隨後他們走出門外,看到長安城裏的戶戶人家都在朝著長安城外的一個廟宇走去,他們牽起孩子的手也向那裏走去。

廟宇外無數的人在等著,江湖上的人,各國的家族,還有數不清的百姓。

廟宇的門慢慢打開,出來的是一個穿著白袍的老者,看其容貌就可以知道,老者年輕的時候絕對是一個大帥哥,他邁著步子走出門外,眉目之間總是透出一股淡淡的憂愁,一頭雪白的頭發並不影響他的地位,因為在場的人都知道,能守這所廟宇的,絕不是一般人,那老者的眼神掃過在場的人,看到誰,誰就不由得自主的低下頭,這是一種尊敬。

過了一會,白衣老者說道“請進”

隻見那廟宇之中,石台上擺放著一尊巨大的石像,刻畫的非常逼真,再看他的麵容,是一個英俊的男子,長發束到後腰,眼神裏充滿著睥睨天下的豪氣,嘴角若有若無的笑容,讓人心生敬佩。旁邊一柄造型怪異的長槍斜置與他的後方,更加刺目。

正當人們拜扣的時候,遠處傳來一聲叫喊“皇上駕到~”,剛喊完,隻見那龍轎上下來一個青年,著急地衝著旁邊的太監喊道,“叫什麼叫,沒規矩的東西"然後在眾人驚訝地暮光下,那穿著龍袍的青年徑直向人群隊伍走去。乖乖的排在了隊伍後方。

時間過了不久,輪到了那個青年,隻見那穿著龍袍的青年,象征著九五至尊的皇帝,衝著那個白衣老者九十度彎腰,說了一句“靖兒來晚,望恩公不要怪罪”

“進去吧”老者依舊雙手背後麵無表情的說道。

“是”那青年便走進了廟宇。拜扣完後,青年走了出來,他其實陪白衣老者一起在這裏等,誰知那老者說道“你先離去吧,宮中事物繁多,這裏我一人就夠了。”

“那靖兒且先告退。”說完這句話,老者點了點頭,那青年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