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沒能說出口。因為我不想使他感到不愉快,更因為他是心地善良的好男人。
不過,如果真的問了,他會怎樣回答呢?
他會說“我不了解那件事”還是會說“我要把那件事當作反思的教材,為世界和平努力工作”呢?
如此說來,從前的德國不僅是在此次的“奧斯維辛”節目中,在電影和紀實片等諸多作品中都被當作反派角色和眼中釘。
例如《夜與霧》《辛德勒的名單》《灰燼與鑽石》以及那些愛情電影名作《凱旋門》《卡薩布蘭卡》《午夜守門人》《魂斷藍橋》等,都是以納粹為反派角色攝製的電影。
與其相比,日本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另一個反派角色,卻還沒有在世界範圍內上映的描述凶惡的日本人的作品。不知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這種狀況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在戰後經濟實力極度疲弱,非常缺乏改編電影和拍攝影像資料的技術和人才。
如果這些國家當時擁有現在這樣的經濟實力,必定會創作攝製更多描述日軍暴行的電影作品和影像資料。
那麼,我們日本人該怎樣思考,又該怎樣麵對呢?
也許,當今日本人對戰爭的認識簡單膚淺與這種僥幸的境遇不無關聯。
但是,我沒能說出口。因為我不想使他感到不愉快,更因為他是心地善良的好男人。
不過,如果真的問了,他會怎樣回答呢?
他會說“我不了解那件事”還是會說“我要把那件事當作反思的教材,為世界和平努力工作”呢?
如此說來,從前的德國不僅是在此次的“奧斯維辛”節目中,在電影和紀實片等諸多作品中都被當作反派角色和眼中釘。
例如《夜與霧》《辛德勒的名單》《灰燼與鑽石》以及那些愛情電影名作《凱旋門》《卡薩布蘭卡》《午夜守門人》《魂斷藍橋》等,都是以納粹為反派角色攝製的電影。
與其相比,日本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另一個反派角色,卻還沒有在世界範圍內上映的描述凶惡的日本人的作品。不知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這種狀況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在戰後經濟實力極度疲弱,非常缺乏改編電影和拍攝影像資料的技術和人才。
如果這些國家當時擁有現在這樣的經濟實力,必定會創作攝製更多描述日軍暴行的電影作品和影像資料。
那麼,我們日本人該怎樣思考,又該怎樣麵對呢?
也許,當今日本人對戰爭的認識簡單膚淺與這種僥幸的境遇不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