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他本應該在發現澤田的那一刻,就連開數槍最為妥當,也不會像在現代一樣,惹上什麼官司和非議。
還可以用行動反對一下電視裏他經常吐槽的“反派死於話多”的情節。
但現在他既不是反派,也沒有話說,隻是抖得厲害,而且距離開槍殺人還有十萬八千裏。
十萬八千裏?難道不是手指與扳機間的幾厘米嗎?而且是麵對人人得以誅之的侵略者,有那麼難嗎?
殺鬼子,對於愛國青年白強,無論是穿越之前,還是穿越之後,都曾在心裏演繹過。
那把王八盒子手槍,白強一直帶在身上,也時刻準備著使用它。現在理直氣壯地在戰場上殺一個鬼子,有那麼難嗎?
之前白強也不相信,但就是眼下就是這麼難。他不再覺得憨柱怎樣笨,至少憨柱可以毫不猶豫地向鬼子開槍。
白強的猶豫,卻也是有情可原的。
因為除了白強外,憨柱也好、梁雙勇也好,甚至是某些日本鬼子,肯定也都曾對殺人猶豫過。
受過現代文明教化的普通人,都不會一開始就殺人不眨眼的,是戰爭把人變成了殺人的鬼,和殺鬼的人。
就連日軍訓練新兵,也專門安排刺殺中國戰俘和百姓的項目,鍛煉新兵殺人的“膽量”,以避免這種臨陣猶豫。
此時的白強舉著槍,已經不知身在何處,世界隻剩下三點一線:自己、槍、另一個人。
他在猶豫要不要親手,結束另一個人的生命。在對方無力反抗的時候,這種猶豫更有時機凸顯出來,更為要命。
但此時的澤田可沒有那麼多的哲學思辨,漸漸緩解過來的他努力把手在腰間摸索,想找手雷“玉碎”。
在日本的軍營裏,沒有投降文化,受“武士道”和天皇訓諭的長期影響,日本鬼子基本上都會寧死不降。
所以澤田即使站不起來,也想拉響身上的手雷,可是手雷剛才已經給了戰友使用,現在想同歸於盡也辦不到。
澤田的眼神變得憤怒起來,嘴裏向白強噴著唾沫,發出非人的嘶啞聲音,樣子很是嚇人。
而麵對澤田醜陋麵容的白強,此時也突破了心理壁壘:
他想到曆史上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到於大嬸的慘死和憨柱的負傷,想到饑寒交迫的人民。
想到這就是戰爭,這就是複仇,想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白強不知不覺中停止了身體的抖動,對準澤田漆黑的脖頸,以審判者般無情的麵容,沉穩地扣動了扳機。
“哢……”
手槍卡殼了……(╯⊙ ? ⊙╰ )
看起來似乎離奇,但其實這種手槍出現卡殼的概率很高,也屬正常,白強帶了那麼久,沒走火都算幸運了。
這種我們俗稱:“王八盒子”的手槍,官方名叫做“南部十四式”手槍,在日軍中被普遍裝備。
不過普遍不代表這槍好,威力不足、精度不高、卡殼加走火,它幾乎涵蓋了槍的所有毛病,連名字都晦氣。
唯一的好處是,如果想用來自殺以示悔過,遇到卡殼就可以一舉兩得,既保住了麵子又保住了命。
要是在白強突破心理防線,決定殺人之前,倒是可以體會到異曲同工之妙了。
說笑歸說笑,白強這現代軍火都能弄來的主,也真應該配把好槍了,至少關鍵時刻能用上啊。
眼下白強用卡殼的手槍指著澤田,有點不知所措,好在二奎忽然進來,打破了尷尬。
……
“鬼子!?活的死的?”二奎進來看到澤田,嚇了一跳。
“活的,不過不能動了……”白強慢慢放下了僵直的胳膊。
“強哥厲害呀!還能抓活的,換了是我,早一槍打過去了……”二奎說著,忽然詭異一笑,問道:
“強哥,你該不會是沒殺過人……慫了吧?”
被一句話戳中了要害,白強感覺頭皮刷地一緊,連忙解釋到:“才不是……是我……手槍卡殼了……”
“哦……了解,了解……”二奎斜了一眼白強手裏的槍,訕笑著說到。
但二奎嬉皮笑臉的樣子,在白強看來,就好像在說:“你果然是慫了,拿槍找借口嘛,了解,我不說破……”
這讓白強很不爽,但又無從辯駁,再解釋更是欲蓋彌彰了,也可能是白強確實慫過,所以本來就心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