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張淑妃還是和前世一般,惡心到了極點!
姬月白也很奇怪:為什麼天底下會有張淑妃這樣惡心的人?而且,無論前世今生,對方竟都還活得不錯?
不過,眼下的她還是先依著前世裏養出來的習慣,就著小菜,慢條斯理的喝完了麵前的白粥,半點也沒有浪費。
等喝完了白粥,姬月白這才將手裏的匙子連同那空了的瓷碗一齊擱了下來,淡淡道:“你跑一趟,叫翡色過來見我。”
玉暖其實是有心想勸二公主去與張淑妃服軟的:反正二公主年紀還這樣小,又是做女兒的,便是與親娘服個軟也沒什麼,又不是丟臉的事。最要緊的是,胳膊總是擰不過大腿,二公主哪裏又是張淑妃的對手,何必非要與人對著幹呢?
隻是,自二公主落水醒來後便變了許多脾氣,玉暖又沒田藍那般的膽子,勸人的話在心裏轉了又轉,不知不覺間又給咽了回去。
她悄悄的瞧了姬月白的臉色,暗暗在肚裏歎了一口氣,這就轉身去叫翡色了。
柔和清亮的晨光從步步錦支窗外折入,脈脈照入,擺在窗邊的幾盆玉石葡萄和蜜蠟佛手在光下折著細微的光。再往外看,依稀還能看見窗外的梧桐樹,枝和葉的影子映在蒙了層霞影紗的窗格上,影影綽綽,靜美凝然。
姬月白隱約覺得這景象有些熟悉,忍不住又眨了眨有些酸澀的眼睛。這一次她倒是把周側看得更清楚了:她正躺在一張寬敞的檀木大床上,月白色的床帳,上繡金絲銀鏤的蓮花,並蒂成雙,素雅中又帶著幾分清貴。床帳上方還掛著一個丁香紫的香袋兒,幽香如縷.....
這是,這是她母親張淑妃的寢宮:永安宮。
姬月白還在發怔,一時間不知自己究竟是不是又入了夢裏,可耳邊又傳來低柔的喚聲:
“皎皎,你醒了?”
姬月白聽到這個聲音,一個機靈,幾乎是木然的順著這聲音抬起頭,終於看見了她的母親,那位傳說中的國朝第一美人——張淑妃。
張淑妃乃是成國公家的嫡幼女。世家貴女,千嬌萬貴,自來便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隻因張淑妃自小便美貌驚人,雖甚少見人,但多年來竟也常有美名傳出,讚她姿儀甚美,世所罕見。
那時候,張國公兩朝元老,世子年輕有為,便是張家長女也已入宮為後,甚至還為當今誕下嫡子。張家一門,便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實在顯赫已極。張家上下也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那時候也想著替這小女兒尋門好親事,去過安平的好日子。
隻可惜,孝全皇後張氏福薄,竟是早早去了,隻留個將三歲的嫡皇子,成國公府實是放心不下,隻得又送了幼女入宮。
張淑妃原就是荊釵布裙都掩不住的國色,隻是幼時隨母禮佛,常年素衣布履,少有盛裝時,入宮那一日卻很是精心的打扮了一番,一身的錦繡綾羅,如披煙染霞;雲鬢上珠翠搖曳,有寶光流轉,一眼望去當真便如山間雲端的姑射仙人又或是九重天上的神妃仙子,仙姿玉貌,容光皎然,令人見之而忘俗,連魂魄似也要被迷了住。
那是洛神賦裏寫的“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
便是至尊天子也是見而心動,慨然而歎:“不見卿,不知何為美人”。
因此,張氏初入宮雖隻得貴人位,此後數月獨寵,終於有孕。待她第二年生下公主,天子便賜她淑妃之位,後宮之中也隻略遜於生下皇長子的貴妃許氏和宸妃方氏。
孩童對於母親多有濡慕,張淑妃又是這樣我見猶憐、天下罕有的美人,姬月白幼時自然也對母親孺慕非常,隻覺得母親美貌心慈,柔弱無助,為人子女自是應當事事依從,不敢有違。隻可惜,到了最後,卻是她的這位好母親在她麵前垂淚,哀聲求她道:“皎皎,那左賢王據說也是雄偉英武之人,倒也堪配吾兒。你就當是為了母親和你兄長.......你就,你就嫁了吧?”
嗬,滅她家國的豺狼之輩,也能配她?
嗬,送女求和,以謀富貴,那也算是嫁?
張淑妃那幾句話,姬月白真是能記到了死。
所以,死後再睜眼,看到仍舊年輕美貌的張淑妃時,姬月白還有一二的恍惚和不解:難不成,就是死了到地下,她還得和這位早撕破了臉的母親再做一回母女?
姬月白有片刻的茫然,臉上呆怔怔的。張淑妃眼中閃過一絲不喜,不覺又喚了一聲:“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