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薑雲楓都要提前想好對策,因為沒有人能夠給他托底。

以前的劉徹或許也曾給他托底過,但那也是有選擇性的。

而現在,能給他托底的就隻有他自己。

薑雲楓之所以敢在霍光等人的麵前誇下海口保證讓屯兵戍邊的人家家都能種上仙糧就是因為地瓜的特殊繁育方式,而且他也早早的就給自己留下了餘地。

他隻是說今年之內保證所有出人戍邊的人家都能收獲仙糧,但卻沒有說是什麼時候。

如果把時間挪的緊湊一點,那麼三個月左右地瓜就可以收獲,從現在到麥收還能收獲一季的地瓜,而在分到地瓜的百姓們種植的時候株苗還是可以再次扡插的。

裏外裏加起來,薑雲楓算是有了一季半的時間來準備地瓜的種子或者株苗。

一茬種子,兩茬分株。

而且最重要的是,西漢此次的戍邊並不需要太多的人。

劉徹連續幾十年的征戰雖然勝績極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而且還幾乎拖垮了從文景二帝開始的富庶景象,但這也並非是徒勞無功的。

最起碼匈奴被打得短時間之內難以恢複。

之前提出讓太尉趙充國募兵戍邊隻是薑雲楓預防萬一的手段,並且有理有據沒有人反駁,但若是匈奴真有想法,西漢可以用遠遠不及出征的士兵就可以守住西漢的邊關。

這所有的一切都綜合起來才有了薑雲楓在鴻寧殿裏誇下的海口。

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薑雲楓不知道一株地瓜秧苗能掐株扡插多少次。

雖然是農村出身,但對於九零後來說種地這種事兒已經是很陌生的了,大部分人在種地方麵的知識基本來自於書本和視頻。

薑雲楓也下過地,但用他老爸的話來說那根本就不是種地,而是幹活兒。

雖然二十一世紀無數的農村人想要逃離土地前往城市,但不得不說種地的學問真的不少,並不是挖個坑下種、除草打藥收獲就完事兒了的。

莊稼漢的心思全都撲在田地上,在記憶中,似乎除了冬天和下雨天,薑雲楓好像不記得父親有哪次在晴天的時候找老夥計打麻將。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薑雲楓還是覺得一株地瓜掐一次株就好了,眼下的地瓜本就不是很多,若是為了更多的幼株而幹那種揠苗助長的事情就不好了。

“那子孟這就去落實這件事!”一向穩重的霍光第一次在薑雲楓麵前展露出了急躁的一麵。

“子孟,不用太急。”薑雲楓趕緊叫住了霍光,他的話還沒說完呢。

“子孟你是長史,之前所說讓各地官府張貼榜文募兵戍邊的事情你應該最清楚,你先把這事兒跟陛下,也跟本相說一下。”

“丞相,您是不是有些太過於著急了。”霍光的臉上露出了苦笑。

很是難得,要知道認識霍光這麼久了,薑雲楓還真的極少在霍光的臉上看到不受他內心控製的表情。

“這時間太短了,整個天下的州縣何其之多,到現在為止就連要下發的公文還都沒準備完,哪有什麼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