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更換武器(1 / 2)

皇宮裏,全程見過高橋馬鞍和馬鐙的人都被換了一邊,沒有任何人有意見。

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是要保密,高橋馬鞍和馬鐙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性可言,這種極為重要但卻又極容易被仿製的東西才是最需要保密的。

如果現在整個巡航導彈之類的東西薑雲楓就直接大搖大擺的給他隨處一扔,那種東西即便是送到匈奴的家門口都沒關係,弄不清楚怎麼用的話那就是一堆廢鐵。

不過騎兵的配備可並不是有了足夠的戰馬以及能提高控馬技術的馬鞍馬鐙就可以了。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這士兵也是一樣。

中原的冷兵器有很長的發展曆史,但在西漢時期,軍隊中常用的武器卻並不是刀劍,也不是長槍,而是一種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卻沒幾個人真正見過的武器。

戟。

戟,可以說是戈的變種,也可以說是戈和矛的結合體,它是從戈演變而來的,而西漢的軍隊中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兵,所配備的大多都是卜字戟。

卜字戟,形如其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長槍的旁側有一根延展出來的分枝。

在先秦以及更早的時期,戰爭基本上還都是處於兵車戰的時期,而在這種情況下,戈作為有著擊刺和勾啄等多功能的兵器就被曆代兵家所注意,而戟是戈的發展型,也是改進型。

但騎兵和步兵是不一樣的。

騎兵在中原曆史上起到了難以想象的作用,而騎兵歸根結底就是通過戰馬的機動性來作戰,而同時戰馬衝鋒時帶起的強大動能也會增加騎兵的傷害能力。

戟,顯然是不適合用來當做騎兵的武器。

一是因為戟頭旁生的分枝,這個本來被兵家所看重的特點現如今在騎兵身上卻成了累贅,因為在戰馬衝鋒帶起的強大動能下,這個分枝無疑會讓本就很大的反衝力變得更大。

要知道,騎兵其實是一柄雙刃劍。

騎兵在利用戰馬衝鋒的動能來產生更大的殺傷力時,武器刺入人體也會產生強大的反衝力,這就會對騎兵的手腕造成很大的傷害。

這就是其二,戟杆的材質不達標。

一般來說,眼下西漢的戟杆一般都是白蠟木,且沒有經過處理,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

容易折斷。

騎兵衝鋒本就是直來直去的事情,如果在鐵戟刺入敵軍的時候戟杆折斷,那麼折斷的戟杆也會對騎兵造成傷害。

所以,薑雲楓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為騎兵更換武器。

要說西漢雖然人少,但絕大多數都是隱性人口,就是在連年的戰爭中遷居或者隱居來逃避朝廷的征兵以及稅收的,不過雖然隱性人口多,但西漢眼下卻是也是沒有多少人。

這是和文景兩帝時期相比的。

但要找一些製作武器的工匠還是能找得到的,但在這人選上卻讓薑雲楓犯了難。

他本來是想找山叔的,雖然這武器的製作用不上工匠的技能,但畢竟也是木頭,而且給朝廷做事也比較穩當,所以薑雲楓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山叔。

工錢不菲,這種事兒肯定是找親近或者認識的人來幹了。

不過不菲的工錢也不是白拿的,和馬鞍馬鐙一樣,這武器也要有極高的保密性,因為薑雲楓要做的不是一般的武器,而是馬槊。